本篇由微牧之歌同工編輯,轉載請注明出處 圣经上说「神爱世人」,当然也包括了这些不幸生病的人,所以在病癒之后,正当的信仰,也是他们所应享有的权利,甚至在整个复健过程中,这些人极需要大家长期的关怀、辅导及爱心,来重建他们的信心 陆汝斌教授 台湾成功大学医学院精神部主任 医学系及国家卫生研究院合聘 国防医学院医学士 美国耶鲁大学精神科客座研究员 小明是个沉默寡言的男孩,自幼品学兼优,看起来乖乖的,从来不叫人操心。高二某日上英文课时,小明突然自觉年轻的女老师爱上了他,并且针对他在黑板上写了许多嗳昧的话,于是他红著脸喘著气跑回家。 一向对他呵护备至的妈妈发现了异样,把它当是学校课业的压力太大,以及青春发育期的一种心理反应,所以就随便到药房买了点补药给他吃,并为他请了几天假在家调养,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但是从那天起,小明的成绩就一落千丈,除了英文,其他科目都在及格边缘打转,爸妈虽然发现他读书时心不在焉,常常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但又不知道小华心中到底在想些什麽? 高中勉强毕业后,侥倖考取一所大学,虽然卸下了升学的重担,日子却过得并不平静。小明常常觉得头痛、失眠和焦虑不安,并且比过去更不爱说话。 大二那年,在一偶然的机会裡,他与同学一齐加入了某教会团契,开始对宗教表现得异常狂热。大三的暑假,在某次聚会后,他突然提议大伙儿一起徒步走横贯公路,遭到反对后,一气之下,就独自束装出发,走了七天,沿途採集了许多各种怪异的石头带回来,分赠给团契众弟兄姊妹。小明这一连串独特的举动,似乎并未得到大家的重视,他愤愤地将石头倒进河裡,自称是代表「破釜沉舟」的决心。 团契的辅导,焦头烂额的陪著他好几天,也没弄清楚到底是怎麽一回事。这时小明失眠、头昏、头痛、耳鸣等症状愈来愈严重,成天胡思乱想,甚至开始怀疑父母偏心,自己可能不是父母亲生的等等。终于在大四毕业前不久,一次连续三天公开对人宣称他就是神,行为怪异,状极可怕。 小明被诊断得了精神分裂症,母亲哭哭啼啼一口咬定,他的儿子就是信教信迷了,才得此病。 患者是个沉默寡言内向的「乖」孩子,由高二那天,觉得女老师喜欢他以后,成绩退步,直到大四毕业前的突然发病,整整六年之中,患者的症状,一而再、再而三的转变,最后投身到信仰,并于发病的同时,也出现一些与信仰有关的妄念和幻觉;这到底是因信教信迷了而发病呢?还是有关宗教上的妄念和幻觉,或是整个精神分裂症状中的一部份而已? 由本文痛苦的实例,使我多么渴望能整理出一套早期精神分裂症状的特徵;然而至目前为止只可略分为下列数点说明: 突然对宗教、哲学的狂热:在强烈内在的自我衝突下,开始寻找最原始的问题,尽力找寻很多抽象的东西,并沉醉于其中。 对身体的型态过分注意:因为人的生理与心理原是不可分的,当心理上有困扰或缺陷时,常常以身体的症状来表达或分担,或者病态的注意自我身体的型态,患者可能不停的照镜子,或反覆的要求不必要的美容等。 性的困扰:在人格发展过程中,性的问题往往受到相当程度的压抑,因此当自我功能减低时,可能最早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性的困扰,如一再的怀疑自己性器官不正常、肾亏。 对周遭事物敏感而多疑:此时患者外表看来似乎很有个性,又捉摸不定;甚至觉得父母偏心,怀疑自己不是父母所生,到处求证自己的身份。 患者有焦虑、不安、忧鬱、失眠、头痛等症状,外表看来像热锅上的蚂蚁,甚至有可能常出现反社会的行为,如偷、抢、盗等。 此时病人的外观,似乎正常,他能够读书、考试、谋职,但仔细分析,可能他已经有病了。 事实上,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早期常有「抽象观念缺损」的现象,因此很容易在其环境四周,寻找一些比较神秘而又富于幻想的宗教、哲学、艺术等,来弥补这个缺损。正巧基督徒们又一再的伸出那温暖的手,主动地接纳每一个愿意进教会的人,于是这个陷在孤单、自闭、无助又被大家所遗忘的人,就全心全意的投入教会团契的怀抱。 狂热的追求,形成了个人在教会中病态的长进,也造成了发病时一些与宗教有关的幻觉和妄念。 其实若冷静的再回顾一下,小明从大二开始投身于宗教狂热,这似乎也发挥了某些功能,支持他在那一、二年间,恢复了部分的自我功能活跃于团契中。然而随著病情的发展,也可能因著最后关头处理上的失常,才突然发病。 至于精神分裂患者,是否仍适合宗教活动呢? 圣经上说「神爱世人」,当然也包括了这些不幸生病的人,所以在病癒之后,正当的信仰,也是他们所应享有的权利,甚至在整个复健过程中,这些人极需要大家长期的关怀、辅导及爱心,来重建他们的信心 10元「爱在神州」需要您的支持你的每月认献十元,是支持神的事工走祷及影片拍摄的力量,也欢迎你用祷告加入爱在神州的事工上。 支付宝认献账号: qq.苯酚的用途合肥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