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抑郁症再次登上微博热搜话题。据央视报道,抑郁症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央视还在报道中呼吁“纠正错误观念,及时发现和治疗”。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预计有3.5亿人有抑郁症。“在我国,大约有70%的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治疗。”知名专家陆林表示,通过规范治疗,很多抑郁症患者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生活,而抑郁症诊断率和治疗率偏低的现状导致不少人长期处在抑郁症的痛苦中而不自知。“学识高、地位高的社会精英是抑郁症高发群体;地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足20%;70%的产后妇女会出现产后心绪不良,其中部分患上抑郁症。”每年的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 抑郁症常常被称为“心灵感冒”,意思是抑郁症像伤风感冒一样常见,人的一生在每个阶段都有可能患上抑郁。“需要认清两点:抑郁症不是性格缺陷,抑郁症可以得到治疗。”抑郁症肯定是可以治愈的,前提是患者积极配合,用专业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心因性轻度抑郁症不需要药物治疗)。通常情况下,首次发作的抑郁症经过6到12个月的治疗,再经过6到12个月的缓慢减药期,是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的。不过数据告诉我们,的确有患者的抑郁症终身不再复发;但也有很多患者在持续服药;甚至还有些患者,药物对于他们来说起的作用相对甚微。有很多因素(个体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对药物的敏感性等等)导致其中的区别。 谁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小王开了家超市,随着周边竞争对手增多,生意越来越差,无形中增加了他的压力,从而导致他失眠、胸闷、胃部不适等身体症状和焦虑不安、情绪低落、悲观叹气、不愿与人接触等不良情绪出现。他曾两度想要自杀,幸亏被尾随的姐姐阻止。“这让我十分苦恼,睡不好导致精神不好,精神不好就不愿意工作,不愿意工作我就更焦虑,心情就更糟糕,陷入了恶性循环。”小王说。 精神科医生陈岳丰介绍,抑郁症早期常出现无名原因躯体不适感,如腰痛、悲痛、四肢痛,或胃部不适、腹胀腹泻、恶心厌食,或心慌、心悸,或体重减轻、性欲下降、闭经等,睡眠方面常出现失眠、难入睡、早醒。 情绪方面的临床表现则为精神疲劳、周身乏力、对周围事物兴趣下降,缺乏自信、回避社交,情绪低落、开心不起来,对不顺心的事焦虑、易发脾气。抑郁症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甚至反复出现轻生的念头和行为。 中国抑郁症高发人群的特点归结为“三高”——高收入、高文化、高职位,抑郁症多见于脑力劳动者,比如政府人员、媒体从业者、医生、教师、警察等。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不愉快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呆滞状态;也有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过激;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几个星期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抑郁症不分年龄、贫富和阶级,每个人都笑过、哭过,也都有自己敏感的一面,你没有错,你只是病了,需要治疗。抑郁不只是情绪低落,身体也会有症状,比如失眠、心悸、紧张、痛感降低、反应迟钝、免疫力下降等等,就像每天挨刀一样难受。全球抑郁症患者总数超3.5亿,中国泛抑郁人数超过万每年约有2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抑郁症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抑郁症广泛存在于各类人群中,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的职场人士以及老年人、特殊生理期(产后、更年期)的女性等,都是抑郁症的高危人群。国内临床用药监测数据表明:18-64岁的人群是抑郁症用药的主要人群,抑郁症不仅带来了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患者由此而导致的工作能力的下降。 为什么脑力劳动者更易患上抑郁症?这些人往往把人生目标定得太大,做事认真,对细节、规律、条目、秩序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