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好像天生好动,不是眨眨眼睛就是动动胳膊,总是没有闲着的时候,甚至还会说粗话,被大人们灌以“坏小孩”的称呼,其实他们的内心并不想这样做,因为他们患了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抽动-秽语综合征对孩子造成的危害 这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性疾病,以多发性抽动、爆发性发声和伴随秽语性语言为特征的抽动障碍,还伴发多种多样的行为症状或精神障碍,不同程度地干扰损害儿童的认知功能和发育、影响适应社会能力。 1、起病于21岁之前,大多数在2-15岁之间。2、主要表现为多种抽动动作和一种或多种不自主发声,两者出现于病程某些时候,但不一定同时存在。3、抽动症状一天反复出现多次,几乎天天如此,但在数周或数月内症状程度有变化,并能受意志克制数分钟至数小时,病程至少持续1年,且在1年之中症状缓解不超过2个月以上。4、不自主抽动或发声,不能用其他症状来解释。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3大类表现 1.运动抽动 表现为眨眼、眼球转动、努嘴、翘鼻、伸舌、转头、点头、伸脖、张口、耸肩、挺腹、吸气、抽肚子、跺脚、全身抽动、转圈、下蹲、一系列无意义动作。 2.发声抽动 清嗓、干咳、吸鼻、吐痰、哼声、犬吠声、喘气、重复语言秽语,骂人,无意义、无目的、迸发出脏话,而且不断重复。 3.伴发行为症状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动作,如写字前先用铅笔点两下桌子,吃饭前用筷子敲两下碗等等强迫思维,总想着一件事情,想不完全再重想。 引发病症的原因 1.遗传因素:抽动秽语综合症患儿家族中患抽动症和抽动秽语综合症的发病率为10%-66%。 2.神经生化因素:由于中枢神经递质功能失调所致。 3.器质性因素:研究提示抽动-秽语综合征属于器质性疾病。约50%-60%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有脑电图非特异性异常。 4.社会心理因素:抽动-秽语综合征起因可能与应激因素有关,受到强烈的精神创伤或重大生活事件的影响。如:车祸受惊吓、挨打骂受刺激、学习压力大。 5.其他因素:结膜炎因眼干难受所以眨眼,咽炎因咽痛咽痒所以干咳,长时间的眨眼干咳,当结膜炎、咽炎愈后可致习惯性抽动、眨眼、干咳。近年发现抽动-秽语综合征与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临床也发现感染发热可使抽动-秽语综合征和强迫症加重。使用青霉素之后抽动症减轻。 6.药源性因素:长期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多动症患儿长期服用苯丙安、利他林,可产生抽动障碍或使抽动症加重。 对于这类儿童的治疗和干预,应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其影响原因,重视智力开发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其智力结构特点制订相应的干预对策,同时还应多支持鼓励,宽容理解,加强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培养,使得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概念,有一个良好的身心发展。 参考资料《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