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个冬天,并不寻常,由于疫情肆虐,寒意更甚。不少人“阳”了、“渡劫”了,但在家庭中、组织里、社会上,爱与希望仍然丰厚浓郁,大家在病痛中坚强抗疫,在守候中传递温暖。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阳康”了,春天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本期,《中国城市报》以记者自述或记录他人口述的形式,展现人们积极抗疫、亲友守望、邻里相助的心路历程和体验,映射出希望的火花。 守望相助,风雨过后是彩虹 12月5日,和平常任何一个周一一样普通,我照常去上班,一上午就在紧张的工作中度过,身体并未有任何不适。吃过午饭,我开始觉得嗓子有些干、痒,沙沙的。刚开始我觉得可能是口渴的缘故,但由于疫情防控形势紧张,我在办公室除了吃饭外,会把N95口罩牢牢地“焊”在脸上,因此我还是选择忍住没有喝水。后来,嗓子越来越痒,我总时不时地咳几下。当时我特别害怕,心里毛毛的,感觉有些不对劲,但又想着应该不会这么“幸运”,第一批“中招”吧? 终于熬到下班,我打了车飞速往家赶,打起精神给自己做了一顿像样的晚饭,还想着趁没“中招”前赶紧多吃点儿好吃的,补充体力。第二天因为调休,我不用去上班。早上起来时,我感觉自己的症状还是集中在嗓子,干、痒,不断想咳嗽,只能通过不停喝水来缓解。从下午开始,我感觉身上忽冷忽热,测了一下体温,7.7摄氏度。为了能让自己舒服一些,我提前躺进了被窝,当我再醒来时,已经浑身滚烫,体温飙升至9摄氏度。这个时候,我不再有任何侥幸心理,赶紧拿了一支抗原进行检测。在等待结果的十几分钟里,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果然,第二条线虽然颜色较浅,但还是一眼就能看出呈弱阳状态。不知为何,当我看到最终的结果时,心里反而有种石头落地的感觉,一刹那,担心、害怕统统消失了,仿佛瞬间给自己找到了主心骨——该吃药吃药,该休息休息。 接着,我第一时间向单位报备情况,并仔细回忆了和哪些同事有过接触。尽管我们全程都戴着口罩,但我依然惴惴不安,特别担心会传染给同事。 我和大多数“阳”了的伙伴一样,经历了反复高烧,最高已接近40摄氏度,浑身疼痛。最最难受的当属嗓子,网传的“刀割嗓”名不虚传,我每吞咽一下,都感觉自己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据说吃含片能够缓解疼痛,但苦于家中没有、美团买药也买不到,不得已,我尝试在小区楼群里求助。 起初,我并不抱希望,因为现阶段任何药物都是稀缺物资,再加上我还“阳”了,恐怕大家对我更多的是恐惧。但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求助信息刚一发出,一个陌生小姐姐就在群里艾特我,说可以分给我一板金嗓子喉宝,并愿意给我送到家门口的两米处,让我自取。这样的善举,可能在她看来是举手之劳,但对于我来说,更是病中的温暖与动力。也正是她的善举,让我决定将爱心传递下去! 抗原转阴康复后,我将自己的经历写好,并总结出各个阶段所需的药物和注意事项,不仅发送给了身边的亲朋好友,还在各类社交平台发布,希望帮助更多的人少走弯路,尽快转阴。此外,我还将之前囤的、多余的药物分成多人份,提供给需要的邻居,我希望我的小举动可以帮助到更多人。 如今,已是“阳康”的我早已在朝阳大悦城进行过多次堂食,看着陆续多起来的人,不禁感叹:风雨过后就是彩虹;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毛小楠口述中国城市报记者张亚欣记录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12月22日,又一年冬至到来。从冬至这天开始,黑夜会越来越短,白昼会越来越长。 很多人都将冬至看作是新的开始。凑巧的是,我的抗原结果也在冬至这天转了阴,虽然只短短“阳”了一周多,却像经历了一个冬天那么长。 此前,由于身体原因我没有接种疫苗,所以对病毒格外警惕。优化防疫政策刚公布,我立即在网上下单买药,殊不知还是下手晚了。眼见着身边感染的人越来越多,药却迟迟不发货,焦急之下,我在小区群里发出求救信号。本来也没抱什么希望,却“一呼百应”。很快,我就收到了邻居们支援的药物和抗原。 物资前脚到,病后脚跟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我的幸运。但不幸的是,网友们总结的新冠“十大酷刑”,我是一个也没有落下——反复高烧、全身酸痛、小刀割嗓子、水泥封鼻孔……身体罢工,思考也停滞,一整年想要的“躺平”在病倒后如愿以偿。 不知道是不是身体虚弱的原因,我的情感也变得格外脆弱,病的那几天,躺在床上哭一会儿、笑一会儿:看到一位网友说,楼下的保安把仅有的两板布洛芬分给了他一板,我顿时泪如雨下;看到身体健康的网友调侃自己得了“幻阳症”又被逗笑…… 这些天,不管是“阳”了的还是没“阳”的,都在社交媒体上格外活跃,发布着自己的心情和状态。我注意到,随着感染人群的逐步扩大,大众对病毒的态度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从谈“阳”色变到“阳”了之后大方承认,再到“不惧阳来”……这是时间的力量,更是相信的力量——相信国家的科学判断,同时也相信自己的免疫系统能够自我保护,战胜病毒。 和病毒“交战”的日子,让我体会到了件事:第一,再小的角色,也能在自己的人生剧本里熠熠生辉。这次疫情,让我看到了那些“小角色”的重要性,外卖小哥、快递员、环卫工人……一个城市若缺了他们,就没办法正常运转,他们对于社会的贡献,并不亚于白领、金领。第二,人活着,爱和希望不能丢。那些关键时刻伸出的援手,那些能让人哭、让人笑的精神力量,能够帮助我们度过最难熬的岁月。第三,放下过度的世俗欲望,美好就在身边。 冬至已过,春有归期。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中国城市报记者郑新钰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从6.5摄氏度升到9.5摄氏度我用了两个小时;从9.5摄氏度恢复到6.5摄氏度我用了两天不到。 头晕、发冷、高烧、咳嗽、酸疼……几乎每个感染病毒后的症状我都毫无遗漏地体验了一番。半夜睡不着,挣扎着起来想写点什么,却发现满网络都是“体验”“科普”和“告示”,看着看着突然觉得自己这点不适似乎算不得什么。 回想刚加入“阳”圈的那一天,窗外寒风呼啸,我透过窗户向外望去,偌大的小区花园里一个人也没有,心中不免紧张害怕,顿时有种“被抛弃”的感觉。 随着症状越来越轻,我揪着的心也慢慢放松了下来,于是安慰自己:体温高点也挺好,至少漏风的窗户对我不再构成威胁。 生病第二天,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