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词: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有多少盖世的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 我们从三国中看到了战争,看到了侠客,看到了谋士,也看到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趋势.....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吧! ?前半部精彩故事 1.桃园三结义(第1回):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2.张翼德怒鞭督邮(第2回)刘备讨黄巾军有功,被封为小县令。刘备勤政爱民,为官清廉,很得百姓爱戴。一日督邮来视察,想要收受贿赂,但刘备不予。督邮就想办法陷害刘备,百姓很是不平,就在督邮府前为刘备请命。督邮不从,张飞怒从心中来,冲入督邮府,将其拖出毒打,后来刘备将印挂在督邮脖子上辞官而去。 3.吕布投靠董卓(第3回)董卓进京后宴请大臣,提出废帝想法。荆州刺史丁原表示反对,并于次日,派义子吕布搦战董卓,董卓大败而逃。正当董卓犯愁之际,部将李肃挺身而出,说他与吕布是同乡,只要董卓愿让出赤兔马和金银珠宝给吕布,他定能叫吕布背叛丁原,投降董卓。董卓许之。果不其然,吕布一见赤兔马便喜爱得不得了。当夜便将丁原杀害,投效董卓,拜董卓为干爹。董卓赐之金子,封他为骑都尉。 4.错杀吕伯奢一家(第4回)曹操刺杀董卓不成,仓皇逃出京城,被陈宫捉住,但敬其忠义,义释曹操,并弃官随其出逃,途中经过他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住处,吕伯奢留曹操住一晚,当夜,吕伯奢出去买酒,吩咐家人杀猪来款待曹操。曹操半夜听到磨刀声,并听到吕家人说“先绑了再杀”。曹操生疑,以为吕伯奢要加害于他。于是持刀冲出,将吕全家杀光!后看到厨房里绑着一头猪准备宰杀,才知道误杀好人。曹操离开吕家,途中碰见吕伯奢买酒回来,吕伯奢说已经吩咐家人杀猪设酒来款待曹操,为何这么快就要走了。没想到曹操竟然举刀将吕伯奢杀掉。同行的陈宫怪他非常没有义气。曹操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5.关羽温酒斩华雄(第5回)吕布部将华雄在汜水杀得曹袁联军损兵折将。关羽请求上阵斩华雄取首级,袁绍听说关羽是马弓手,不让出战。关羽发誓杀不了华雄,愿意受死。曹操很欣赏,倒了热酒,要关羽喝了杀敌。关羽接过酒杯,放在桌上,说等回来再喝。他提刀出帐,上马与华雄厮杀。没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他回到军营,杯中的酒还温着。 6.王允巧使连环计(第8回)董卓为乱朝政。司徒王允先将美貌的义女貂蝉许给董卓的义子吕布,不久却把她送给董卓。吕布大怒,在凤仪亭与貂蝉相会,被董卓发现,貂蝉乘机离间董卓和吕布的关系。王允与吕布联合,诱使董卓离开长安,吕布杀死董卓。不久,吕布被迫出走,而王允也被董卓的部将杀死。 7.刘皇叔北海救孔融(第11回)孔融准备救陶谦,自己却被黄巾管亥打败包围。孔融派太史慈星夜求见刘备,刘备收到信件以后,同关羽、张飞点兵三千,往北海郡进发。关羽斩黄巾军余党首领管亥于马下。太史慈、张飞、刘备驱兵掩杀,城上孔融也驱兵出城,两下夹攻,余党溃退,解了北海之围。 8.陶谦三让徐州(第12回)曹操父亲被陶谦部将张闿所杀,曹操为报父仇发兵攻徐州,刘备与孔融前往救援陶谦。陶谦感刘备之德欲将徐州牧之位让与刘备。刘备辞谢不受。刘备劝退曹军后,陶谦又欲让徐州,刘备亦不受,只答应屯军小沛。而后陶谦病危,临终再次将徐州托与刘备,刘备方才接受。 9.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第14回)东汉末都天子成了西北军阀的人质,几经磨难,落魄成流亡政府,曹操将其迎至许昌,以此功得封为丞相,天子由流亡变身为傀儡。从此,曹操的政令均以天子颁诏形式发出,各地诸侯陷入两难境地,服从则于己不利,尤其是讨伐其他诸侯,让曹操坐收渔人之利,不服,则违抗天子,大逆不道。曹操以此政治优势,加上军事实力,统一了北方。 10.吕布辕门射戟(第16回)袁术派大将纪灵进攻刘备驻地,袁术送粮请吕布助战,刘备修书请吕布解围,吕布知助袁不利己,但碍送粮之面,便在辕门设宴和解。纪灵与张飞斗气,吕大怒,令左右树戟步辕门外,若一箭中戟小枝,两家罢兵;不中,各自安排厮杀;不从其言者,并力拒之。吕果中,双方罢兵。 11.曹操“割发代首”(第17回)曹操征张绣途中,恰逢稻麦成熟,为显示爱民之心,曹操下令要求众将士不准纵马毁麦。没想到禁令刚下,曹操的马受惊跑入麦田,踏毁麦田。此时,曹操假意叫来行军主簿,要求议罪。主簿犯难,谋士郭嘉便引《春秋》中“法不加于尊”的说法为其开脱,曹操顺水推舟,割发代首以示众人。 12.夏侯惇拔矢啖睛(第18回)夏侯惇领兵救援刘备,攻击吕布,正与吕布手下高顺的军队相遇,便挺枪出马与高顺交战。两人大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夏侯惇纵马追赶,高顺绕着军阵逃跑。夏侯惇也绕着军阵追他。高顺阵上有个叫曹性的将领看见,暗地拈弓搭箭,看夏侯惇近了,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夏侯惇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拨出,于是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于是便放进嘴里吃掉了,挺枪纵马,直取曹性。曹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 13.曹阿瞒许田打围(第20回)汉献帝宣布在许田这个地方打猎,群臣都跟着,天子要射一只鹿,连射三次,没射中,曹操借天子的弓和箭射中了那只鹿,群臣看见是天子的箭射中的,以为是天子射中的。就一起庆贺,结果曹操骑马挡在天子面前接受群臣的庆贺。关羽看不过去,准备过去杀了曹操,但是被刘备拦住了。 14.曹操煮酒论英雄(第21回)为防曹操谋害,刘备下处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一日,曹操忽请刘备饮酒。两人煮酒对饮,纵论天下英雄。曹操对刘备所指的英雄一一否定,并说自己和刘备可称为英雄。刘备闻言失惊落筷。时值雷声大作,刘备忙借惧雷来掩饰失惊的情状,由此解除曹操的疑惑。 15.祢衡裸衣骂贼(第23回)曹操欲使人劝说刘表归顺,孔融荐祢衡。曹操见之,不加礼,祢相讥,又批斥其人才。曹操恼怒,命其为鼓吏以辱之。祢衡于宴上裸衣击鼓,痛骂操。操不愿负杀戮贤士之名,遂遣之。祢衡在众人的劝说下奔赴荆州。至荆州祢又讥讽刘表,刘为免受害贤之名,遣其去见黄祖。祢衡后被黄祖杀死。 16.关公约三事(第25回)曹操率军征讨刘备,刘备投奔袁绍,关羽被曹操围困在土山之上。操使张辽前往说之。辽具说关公拼死有三罪,降操有三利。关公亦有三约:降汉不降曹;礼待二嫂;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便当辞去。操从其言。关公告甘、糜二夫人后降操。 17.美髯公千里走单骑(第27回)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曹操一心想收服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赐美女、金银、官职等物品,关羽独留下赤兔马,以便来日寻刘备方便。听到刘备下落后,关羽将官印吊于屋中,带上嫂嫂,奔向刘备。途中因没获曹操批准,在东岭等五个关口受到孔秀等六将的阻拦,关羽皆杀之闯关,最后夺下渡船,过了黄河,一路追寻刘备。 18.许攸被杀(第33回)曹军攻克冀州后,有一日,大将许褚碰见许攸,许攸傲慢地对他说:“你们如果没有我,怎能从此门出入。”许褚一听非常生气,回答说:“我们出生入死,经过血战,夺得城池,你夸什么口!”许攸骂道:“你们这些人都是匹夫之勇,何足道哉!许褚大怒,拔剑杀了许攸。 19.“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第35回)谋士徐庶曾经辅佐刘备大胜曹操。后来,曹操捉得其母,并伪造徐母亲笔信,将徐庶骗去许昌。徐母得徐庶为尽孝而离开刘备后,痛斥徐庶,并上吊身亡以绝徐庶尽孝之念。从此,身在曹宫的徐庶便践行离别刘备的誓言,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 20.三顾茅庐(第37、38回)由于徐庶的推荐,求贤若渴的刘备便带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小僮说诸葛亮外出。第二次,刘备他们冒雪来访,只见到诸葛亮的弟弟。备留信表敬慕之情。第三次,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拱手立于阶下一直等到诸葛亮睡醒。诸葛亮为刘备的诚心所感动,终于答应出山。 21.赵云单骑救主(第41回)刘备将一家老小托付给赵云。在混战中,赵云不见刘备一家,便在乱军中寻觅,他找到甘夫人后杀开一条路,直送到长坂坡。而后,再回旧路寻找,在一墙下枯井旁寻得糜夫人和阿斗。负伤的糜夫人为了存子嗣,投井自杀,赵云独自一人,怀抱阿斗,左右冲杀,突出重围。 22.张翼德大闹长坂桥(第42回)为给兵败势危的刘备赢得喘息之机,张飞当阳长坂桥上仅凭身边二十余骑布成疑阵,自己则在大队曹军赶来之时,倒竖虎须,圆睁环眼,紧握蛇矛,稳稳地立马于桥头,用三次大喝,喝破了曹操身边将士夏侯杰的肝胆,当场倒撞马下,并使曹操大惊失色回马而走,刘备得以脱身。 23.诸葛亮舌战群儒(第43回)在曹操拥兵南下的危急关头,诸葛亮自请出使东吴,意在促成孙刘联盟,共同抵抗曹操。在东吴的朝堂上,诸葛亮沉着冷静,通过分析天下形势,分析敌我军事实力,以雄辩的口才舌战群儒,有力批驳了东吴儒生的“降曹”论,并最终智激孙权周瑜,促成了孙刘联合抗曹的统一战线。 24.群英会蒋干中计(第45回)赤壁之战前,蒋干自告奋勇,充当曹操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周瑜正担心新降曹的蔡瑁和张允助曹训练水军,便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接待蒋干,并佯醉与蒋干同床酣睡,诱导蒋干盗走事先伪造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急于立功的蒋干和生性多疑的曹操果然中计,蔡瑁和张允被杀,周瑜反间计大获成功。 25.孔明草船借箭(第四46回)孙、刘联合抗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便以联军用箭为名,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却立下军令状说三天可完成。诸葛亮利用大雾的掩护,以绑满稻草人的船只靠近曹营,击鼓呐喊,骗得曹军乱箭齐发,箭纷纷射在稻草人上,天明后清点,箭已超十万支,周瑜之计未能得逞。 26.庞统巧授连环计(第47回)赤壁之战前夕,庞统向周瑜献连环计,瑜设计使蒋干邀庞统到曹营。操与统同观营寨,又共论兵法。统对答如流使操敬服。统乘机提出:大江中风浪不息使北兵易生疾病。可将大小船配搭,首尾用铁环连锁,铺阔板以便人马行走。操闻之大喜,派人连夜打造连环大钉,锁住船只。这为周瑜火攻曹军提供有利条件。 27.赤壁之战(第49回)曹操率大军南征,处于弱势的蜀吴联合抗曹,决定采用火攻的策略。周瑜行反间计骗取曹操杀了水军将领蔡瑁和张允,又以连环计让曹军战船相连。诸葛亮作法祭来东南风;黄盖行苦肉计诈降,率船顺风纵火冲向对岸,火烧曹军。曹军全面溃败,至此,三国鼎立的局势形成。 28.诸葛亮三气周瑜(第五51、55、56回)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荆州,却被诸葛亮抢先夺去,火气攻心,箭伤破裂;瑜本想假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这一机会,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让赵云依锦囊行事,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再次生病;周瑜想用“假途灭虢”之计取荆州,被诸葛亮识破,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死。 29.赵云拒亲(第52回)孔明派赵云攻取贵阳郡,太守赵范投降,并拜赵云为兄长,要将自己守寡的嫂子许给赵云,赵云大怒,打倒赵范,上马出城。后赵范复叛,又被赵云活捉。刘备问赵云拒亲的缘由,赵云说:“但恐名誉不立,何患无妻子乎?”刘备赞:“子龙真丈夫也。” 30.关云长义释黄汉升(第53回)关羽攻打长沙,与大将黄忠大战。黄忠有失,跌倒,关羽没有杀黄忠,让他换马再战。太守韩玄令黄忠射死关羽,黄忠不忍,几次都没有射中。韩玄以为黄忠有反叛之心,欲杀黄忠,魏延斩杀韩玄,献了城池。关羽入城,招降黄忠,黄忠不降,关羽义释了他。后来,黄忠感其情而归顺了刘备。 31.“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第55回)孙权向刘备讨还荆州遭到拒绝后,周瑜向孙权献上“美人计”;用孙权之妹为饵,将刘备骗到东吴,逼还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让刘备择日就亲,并给赵云三个锦囊,教赵云依次而行。结果,刘备一行人按照锦囊中的策划,私会乔国老,智激孙夫人,其后又再气周公瑾,使得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 32.“耒lěi阳县凤雏理事”(第57回)鲁肃、孔明各作荐书劝庞统投奔刘备。庞统见了刘备未出示荐书。刘备因庞统貌陋且长揖不跪而不悦,便让庞统任耒阳县令。庞统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刘备大怒,让张飞去讯问。张飞见庞统衣冠不整,扶醉而出,欲问罪。庞统便在不到半日间将百余日所积公务尽皆剖断,曲直分明,令人叹服。张飞的力荐和鲁孔的荐书让庞统被重用。 33.曹操“割须弃袍”(第58回)曹操被马超击败溃逃,听见有人叫:“穿红袍的是曹操!”便脱下红袍。又听见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便惊慌割了胡子。又听见:“短胡子的是曹操!”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马超追上,曹操吓得绕树而走,马超一枪刺在树上,曹操乘机逃走。马超追去,被曹洪拦住。曹操逃脱。 34.曹操是如何离间马超和韩遂的?(第59回)曹操挡不住马超锐利的的骑兵,徐晃和荀攸各出一计,徐晃攻击马超后方,曹操则在阵中邀韩遂出阵答话,却在阵前提陈年旧事,韩遂回营后马超深感疑惑,但不好发作,后来曹操为了加深他两的仇恨,写了一封信交给韩遂,信上尽是涂抹,马超知道曹操心思缜密不会错寄草稿,马超见后疑韩遂联合曹操要灭自己,对韩遂兴师问罪,再加上徐晃率部偷袭马超后方,马超真以为韩遂倒戈,就造成两人分裂,最后马超兵败。 35.张松献图的原因和经过(第60回)听说张鲁要来进犯,刘璋无策。张松自告奋勇去许都,想说服曹操攻打张鲁,准备把西川地图献给曹操,不料曹操厌恶张松相貌猥琐,不予礼遇。后来张松转道荆州来见刘备,刘备对张松奉为上宾,礼贤下士,因此张松就把西蜀地图献给了刘备。然后和法正、孟达共同做内应,引刘备入西川。 ?后半部精彩故事 36.赵云截江夺阿斗(61回)孙权想趁刘备去西川之际夺阿斗换荆州,不料吴国太得知怕此举误伤女儿,不准其妄动。于是,孙权依张昭之计教周善乔扮商人潜入荆州,谎称国太病重,要孙夫人带阿斗回东吴探望。孙夫人中计带着阿斗不告而别,赵云得知便驾小船拦截,跳上吴船夺过阿斗,但船已到江心,进退不得。恰逢张飞巡哨赶到,跳上吴船杀了周善,抱起阿斗与赵云一起回船,孙夫人独自一人回到江东。 37.荀彧[yù]之死(61回)长史董昭上表请尊曹操为魏公,加封九锡,侍中荀彧坚决反对,劝曹操谦辞不受。曹操兴兵江南,命荀彧跟从,荀彧知道曹操有杀己之心,托病留在寿春。曹操怀疑荀彧对他不忠,叫人送一盒饮食给他。荀彧见是空盒,知道自已不为曹操所容,便服毒自杀了。曹操知道后也很懊悔。 38.庞统之死(63回)庞统不听诸葛亮的建议,执意与刘备兵分两路,出发前,庞统马失前蹄,刘备让他换乘自己所骑白马;庞统走小路,行至一地势逼窄之处,听说此地名叫“落凤坡”,大惊,急令退军,却被埋伏於此的张任军认作刘备,乱箭射死。 39.张飞义释严颜(63回)孔明令张飞领兵讨巴郡,太守严颜坚守不出张飞几番进攻,又被乱箭射回,于是教马军下马,步军皆坐地,引严颜出战,无果;后又改教军士于城下叫骂,不见效;张飞又令军士四散砍柴草寻觅路径,而后让假张飞迷惑严颜,自引军伏击,生擒严颜,严颜视死如归,张飞甚敬之,亲解其缚,低头便拜,严颜感张飞恩义,乃降。 40.孔明定计捉张任(64回)孔明见张任勇猛,决定先捉张任,后取雒luò城。次日,孔明引军过金雁桥,以言语诱激张任过桥,后赵云拆桥,逼张任进入孔明设下的埋伏圈。张任带军走到芦苇丛,遭到魏延、黄忠袭击,人慌马翻;逼往山路撞上张飞的伏兵,结果张任被张飞活捉。后张任不降,被孔明下令斩死。 41.诸葛亮使关羽打消与马超比试的念头(65回)刘备收了马超,称赞马超为虎将,人们都说马超厉害,关羽不服,给刘备去一封信,要和马超比试,刘备问诸葛亮,诸葛亮给关羽一封信,说马超虽强,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诸葛亮称关羽“美髯公”,是因为他的胡须确实漂亮,满足了关羽的虚荣心。关羽看了书信大喜,将书遍示宾客,由此打消了与马超比试的念头。 42.关云长单刀赴会(66回)鲁肃为夺回荆州,设酒宴招待关羽。席间埋伏刀斧手,如其不从,便欲杀之。关羽仅带数人,轩昂而来,席间他谈笑自若,巧辞拒绝鲁肃的要求。最后佯推酒醉,右手提大刀,左手挽鲁肃,直至江边才放手道别。刀斧手见鲁肃被困,未敢轻易下手。鲁肃被吓得魂不附体,东吴伏兵亦不敢妄动。关羽顺利回到荆州,东吴智讨荆州的计划破产。 43.曹操平定汉中地(67回)曹操兴师征汉中,鲁肃命张卫率兵到阳平关迎击曹军,双方相持五十余日。操命夏侯渊、张郃分兵袭张鲁军,夺阳平关,直抵南郑,张鲁命勇将庞德出战,操用计使庞被俘投降。张鲁逃往巴中,曹操追至城下,被谋士杨松出卖,下马投降。曹操封张鲁为镇南将军,而将杨松斩首,汉中至此皆平。 44.张辽威震逍遥津(67回)孙权派吕蒙、甘宁领兵攻打合淝。守将张辽派李典在逍遥津北埋伏,吕蒙、甘宁杀来,正巧碰到乐进,乐进诈败而走。甘宁和吕蒙引军追赶,不料行军至逍遥津时,张辽,李典杀到。吕蒙,甘宁回兵时已晚。凌统战死,小师桥早已被张辽所断。孙权无奈,纵马拼死越过,幸免一死。 45.左慈掷杯戏曹操(68回)奇人左慈在四川峨眉山学得奇门遁甲之术。曹操见之,左慈欲让刘备称王,劝曹操退出争斗,和他一起去山中修行。曹操大怒,拘禁左慈。左慈使用遁甲之术,戏弄曹操。曹操杀之,虽死又生,演武厅幻化出无数“左慈”,提头来打曹操。众将奔逃,曹操惊吓成疾。 46.得陇望蜀(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汉中太守张鲁投降,士气大振。主簿司马懿和刘晔皆建议宜当乘势起兵攻打西川的刘备,以绝后患,以为时不可失。曹操却认为士卒远涉劳苦,且宜存恤,并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遂按兵不动。 47.猛张飞智取瓦口隘(70回)曹将张郃守着险隘不出战,张飞每日醉坐山前辱骂。诸葛亮命人送好酒给张飞,张飞布置了魏延等奇兵,让其他士兵大饮,还令二小卒戏相扑。张郃怒而下山劫张飞营寨,一枪刺中的是穿张飞衣服的草人。张飞率伏兵出,张郃退守瓦口关。张飞探得路径,令魏延佯攻,自己率五百轻骑从小路攻其后背,夺了瓦口关。 48.黄忠智斩夏侯渊(71回)夏侯渊坚守定山不与黄忠交战,黄忠领军乘夜占领了对面的山顶。杜袭丢了山寨,夏侯渊恼而不听张郃劝阻,命令兵士围住黄忠占领的对山,大骂挑战。黄忠在半山腰看见在山顶上的法正举起白旗,便任凭夏侯渊在山下怎样百般辱骂,就是不出战;等到中午以后,法正见曹兵已经疲倦,就举起红旗,黄忠一声令下,蜀汉的军队大喊着冲下山来,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连头带肩砍成两段。 49.“子龙一身是胆”(71回)汉中之战夏侯渊战死后,曹军四面出击,抢占要点,赵云遭遇曹军大部队,但他并未慌乱,而是显出一位老将的风采,且战且退,同时杀透重围,救出黄忠后又救了张著。以几十骑的兵力,使得曹军落荒而逃,最终赢得胜利。刘备知晓后,称赞“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50."杨修之死"相关(72回)杨修是曹操的行军薄,为人恃才放旷,他因“一盒酥”、“门内活”、“梦中杀人”等事件多次触犯曹操的忌讳。又因参与了曹植与曹丕的夺位之争,令曹操心中不快。后又在曹操弃阳平关退兵斜谷,进退两难,发布“鸡肋”口令时,对夏侯惇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猜中曹操有退兵之意,曹操闻知大怒,以扰乱军心为由杀了他。 51.汉中争夺战(73回)曹操夺取汉中,令曹洪、夏侯渊镇守。张飞打败张邰夺取瓦口隘,黄忠夺取天荡山,并听从法正的计策在定军山半山以逸待劳斩杀夏侯渊。从许都赶来的曹操战局不利,发布鸡肋军令,借故斩杀杨修,不久退兵。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 52.水淹七军(74回)关羽攻占襄阳后乘胜进攻襄樊,曹操派于禁率七支精兵救援。于禁刚愎自用,不听督将忠告,驻军山谷之内。关羽仔细考察地形,发现襄江与白河水势甚急,于是借水涨之势,堵住各处水口,待水发时,乘高就船,骤然放水于禁所领七军,不会水者皆死于水中,会水者亦皆投降,于禁被捕后投降,先锋庞德不降,遂引颈受斩,七军皆没。 53.关云长刮骨疗毒(75回)关羽率军攻打樊城,臂中毒箭,不能运动。名医华佗提出需用尖刀割开皮肉,刮去骨上箭毒,用药敷之,方可治愈。关羽一面与马良弈棋,一面请华佗动手。华佗命人捧盆接血,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左右掩面失色,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自若。术后,关羽大笑而起。华佗称赞说:“君侯真天神也!” 54.关羽大意失荆州(75回)关羽拒绝和东吴联姻,孙权大怒,拜吕蒙为大都督,攻取荆州。关羽为防东吴守将吕蒙,留下重兵把守荆州。后来,吕蒙采用陆逊之计,诈称有病辞职麻痹关羽。关羽果然中计,轻视陆逊,便把荆州重兵调来攻打樊城.吕蒙趁机率军攻破荆州,关羽被迫走麦城,被吴军设计俘虏并杀害。 55.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败走麦城(76回)关羽大意失荆州后,从樊城撤兵西还,驻扎在麦城。吕蒙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关羽的将士无心恋战。关羽被围麦城,孤立无援,拒绝诸葛瑾的劝降,不得不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关羽想走小路,部下王甫担心有埋伏,关羽自恃勇力,不听劝告,果然遇伏兵。寡不敌众,关羽父子遭马忠活捉,后被孙权斩杀。 56.关羽之死(77回)关羽败退麦城后,想从小路突围前往西川,部下王甫担心有埋伏,关羽自恃勇力,不听劝告,果然遇伏兵。结果,寡不敌众,关羽父子遭马忠活捉,后被孙权斩杀。关公死后,孙权将赤兔马赐于马忠,赤兔马数日不食而死。庆功宴吕蒙被关公阴魂索命,七窍流血而死。 57.华佗之死(78回)曹操为建殿砍伐梨树,得罪了梨树之神,当晚噩梦惊醒后得了头痛顽症,遍求良医不见效。华歆xīn荐华佗,操立马差人将华佗请来。华佗认为操病根在脑,需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去病根。操疑华佗借机杀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将华佗收监拷问,使其屈死狱中。华佗所著《青囊书》也因此失传。 58.曹植七步成诗(79回)曹丕因怕曹植争王位,便想加害他。母亲听得曹熊缢死,曹植被擒,急召曹丕相见,要曹丕放过曹植。华歆主张除掉曹植,于是曹丕限曹植七步成诗。曹植七步即成,曹丕听后潸然泪下,贬曹植为安乡侯。 59.孔明设计让刘备称帝(80回)孔明苦劝刘备为帝无效,便设一计:先托病不出,刘备询问,孔明说因担忧得病。刘备数问所忧何事,孔明只瞑目不答。再三请问,孔明将所忧之事告知,刘备说等他病好了再行登基大礼也不迟。孔明听罢,马上起来,百官也进来,要求刘备登基。刘备无奈,只好同意。 60.急兄仇张飞遇害(81回)关羽死后,张飞旦夕号泣,以酒解怒,望南切齿,部下多被鞭挞。张飞向刘备求讨伐,回阆中,令军中三日内制办白衣甲,挂孝伐吴。末将范疆、张达要求宽限时日,遭飞鞭背。范、张心存怨恨,乘飞醉卧,以短刀刺飞腹,飞大叫而亡。二人割了飞首级连夜投奔东吴。 61.老将黄忠之死(83回)黄忠因听了刘备说老将无用,即提刀上马至军中,要与东吴交锋。他斩了东吴史迹,又打败潘璋。关兴,张苞劝其回营,黄忠不听。次日潘璋战不数合,败走,黄忠追之,中了埋伏,被马忠一箭射中肩窝,被救回营后当晚去世。 62.夷陵之战火烧连营(84回)(或刘备败逃白帝城)刘备为报仇,率大军攻吴。陆逊坚守不战,双方对峙。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傍山林下寨,纵横七百余里,分四十余寨。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败,刘备慌逃被赵云所救,望白帝城而走。 63.孔明巧布八阵图(84回)夷陵之战刘备大败退回白帝城。陆逊乘胜追击,来到夔[kuí]门关外。只见江岸边有乱石八九十堆,摆成了一个阵。陆逊进阵观察,却无路可出。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指路才走出来,并告诉他,这是诸葛亮设下的“八阵图”。陆逊深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决定不再追赶,班师回朝。 64.刘备永安托孤(85回)刘备讨伐东吴,大败,病倒在白帝城,临终召诸葛亮等大臣受遗命。他对诸葛亮说:"先生的才能十倍于曹丕,一定能完成统一大业。刘禅软弱,先生以为可辅佐则辅佐,若不可辅佐,则请先生自为成都王。"诸葛亮听罢,泣拜表示要尽全力辅佐后主,以尽忠贞之节。刘备叫他儿子三人都要以对待父皇的礼仪对待丞相。又嘱咐赵云要好好的看觑他的儿子,不要辜负了他的希望。 65.安居平五路(85回)刘备新亡,曹丕乘机联络辽西羌兵、南蛮王孟获、孙权等五路大军攻打蜀国,蜀国上下惶惶不安,孔明却推病不上朝,数日闭门不出,分析每一个对手的特点,只是派出了几股疑兵,写了几封书信,就各个击破敌人。孔明并未与敌军真正交手,就退去了五路大军。 66.七擒孟获(87-90回)为重兴汉室,诸葛亮点兵南征,与南蛮首领孟获斗智斗勇,先后七次擒住孟获。前六次诸葛亮都故意放走孟获,蜀营大将都不理解,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到了第七次,诸葛亮智破乌戈国藤甲兵,七擒孟获,终于使其心悦诚服,南中于是安定。 67.孔明计收姜维(93回)守卫天水郡的魏国大将姜维,文武双全有勇有谋。诸葛亮想收姜维为自己的助手。他得知姜维是个孝子,其母住在冀城,便想出一条计策:令魏延虚张声势诈取姜维母所在的冀县,待姜维来攻时,先放他进城。令赵云攻上邽,再放梁虔入城。至此,分马遵、梁虔和姜维于三处,为使离间计创造条件。借夏侯楙之口,散布姜维已降蜀一事,又令士卒假扮姜维,谴责马遵失约。并攻打天水城,使马遵对姜维降蜀一事信以为真。与此同时,又令张翼、王平夹攻姜维,逼他退走天水、上邽,而马遵、梁虔以为姜维已降,乱箭齐射姜维,姜维走投无路之时降蜀。 68.空城计(95回)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69.失街亭:司马懿率魏兵直取街亭,以断蜀军咽喉之路,诸葛亮大惊失色。参军马谡自告奋勇,立下军令状。愿引兵把守街亭。他自诩饱读兵书,不听左右劝告擅自分兵屯守山上,结果被魏兵围困,断水烧山,蜀军大乱,街亭失守。 70.斩马谡:诸葛亮派马谡镇守街亭,临行前再三嘱咐:"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守,我军必败。"并具体指出"靠山近水安营扎寨,不得有误"。马谡不遵将令,改变驻地,街亭失守;幸有赵云相救,马谡才得逃脱,与王平回营请罪。诸葛亮虽喜马谡才能,但先立军状,斩不能赦。为严明军纪,诸葛亮决心挥泪将马谡斩首,以示惩戒。自己因用人失当,上表自贬。 71.马谡拒谏失街亭后,诸葛亮作了那几件事情表明了他能够明证军法,奖罚分明? ①欲赠金五十斤给赵云,赏绢一万匹给赵云的部卒,来表彰赵云在街亭之战中不折一人一骑,不丢辎重的功劳。 ②虽有蒋琬等人的劝阻,仍将自己平日一贯倚重且关系甚好的马谡斩首,以明军令。 ③上表刘禅,承认用人之失,要求自贬三等。 71.马谡拒谏失街亭后,诸葛亮作了那几件事情表明了他能够明证军法,奖罚分明? ①欲赠金五十斤给赵云,赏绢一万匹给赵云的部卒,来表彰赵云在街亭之战中不折一人一骑,不丢辎重的功劳。 ②虽有蒋琬等人的劝阻,仍将自己平日一贯倚重且关系甚好的马谡斩首,以明军令。 ③上表刘禅,承认用人之失,要求自贬三等。 72.智取陈仓(98回)孙权称帝,联合蜀国伐魏,孔明再出祁山。陈仓守将郝昭病危,孔明明里吩咐魏延、姜维三日内领兵攻取陈仓。私下密计关兴、张苞暗出汉中,自己藏于军中,星夜倍道径至陈仓城下,让内应在城中各门放火,发喊相助,令魏兵惊疑不定,兵无主将,城中大乱,蜀兵一拥入城。 73.司马懿与孔明斗阵(回)孔明气死曹真之后,魏蜀两军对垒,互斗阵法。司马懿先布“混元一气阵”,被孔明识破;孔明后布“八卦阵”,诱魏攻阵。司马懿令戴陵等三将各引三十骑破阵。只见阵如连城,门户重叠,东西南北难分,魏军不能相顾,只顾乱撞,尽被缚至中军帐下。司马懿奋死掠阵,被蜀军三路夹击,大败退军。 74.陇上妆神(回)孔明五出祁山因缺粮引兵至陇上割麦,司马懿率军到各郡麦田守护。孔明令姜维、魏延、马岱三人装扮成自己模样,端坐四轮车上,左右二十四人披发仗剑,前面一人手执皂幡,隐似天神。司马懿不知来者是人是神,闭门不出。孔明的精兵将陇上小麦割尽运走。 75.木牛流马(回)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兵屯渭水,两军相拒,蜀军粮草接济不便,诸葛亮在上方谷造木牛流马运送粮草。司马懿派兵夺得木牛流马,命营中工匠依样仿造,也用于搬运粮草,不料中计,被蜀军劫去,司马懿大怒,率兵追杀,却遭蜀军埋伏,险些丧命。 76.司马懿忍辱授衣(回)孔明屡次令人搦nuò战,司马懿不予理睬,孔明就拿取妇人的丧冠——巾帽,外加妇人素缟衣服,写了一封书信,用大盒子装了,送到魏寨。嘲笑司马懿甘愿守巢窟畏刀避箭,与寡妇没有什么区别。司马懿看完书信,忍住心中大怒而佯笑,接受衣服,并重赏了来使。 77.五丈原诸葛禳星(回)诸葛亮为报刘备三顾之恩,出师北伐,屯兵五丈原。呕血病重,阳寿将终,用祈禳之法,于帐中设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踏罡步斗,以求延寿。大将魏延因报魏军劫寨,闯入帐中,步急误将主灯扑灭。诸葛亮自知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安排好后事,溘然长逝。 78.秋风五丈原(回)或:《三国演义》中哪个场面最能让人发出“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天襟!”的感叹?诸葛六次出兵祁山,司马懿坚守不战。诸葛亮派人侮辱,司马懿不为所动。不久诸葛亮病危。为了延年益寿,诸葛亮祈禳北斗,不料被魏延不慎扑灭了祈禳灯火。禳星不成,诸葛亮遂将平生所学传授给姜维,并作好身后的军事安排。尚书李福赶到,诸葛亮推蒋琬、费袆相继为丞相继承人后死去。时年五十四岁。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姜维遵其遗命不举哀。 79.见木像魏都督丧胆(羽扇纶巾)(回)或: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司马懿见木像以后,狂逃五十里,并几次惊问“我有头否?”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 80.计杀魏延(回)孔明料到自己死后魏延必反,而蜀国已经没有人是魏延的对手,于是对马岱授予密计,安排马岱在魏延身边卧底。并于临终之前,给了杨仪一个锦囊,交代其在魏延造反时打开。孔明死后,魏延果然造反,并且拉马岱入伙。马岱假意迎合,骗取了魏延的信任。杨仪按计行事,让魏延大叫三声“谁敢杀我”,这时马岱应声而出,杀死魏延。 81.司马懿诈病夺权(回)曹爽派人到政敌司马懿家拜访,探听虚实。司马懿装得老态龙钟,耳聋眼花,喝汤洒满衣襟,讲话口齿不清。曹爽以为他危在旦夕,对他丧失了警惕。当曹爽跟随小皇帝曹芳出洛阳城祭扫曹叡陵墓时,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逼迫曹爽交出权力,随即将其杀死。 82.乐不思蜀(回)刘禅投降后,被安排到洛阳居住,并被封为安乐公。有一次,司马昭请他喝酒,当筵席进行得酒酣耳热时,司马昭故意让蜀地乐人跳蜀国舞,唱蜀国曲,同行的蜀国旧臣都痛哭落泪,只有刘禅嬉笑自若,认为“此间乐,不思蜀”,其昏庸无能之态令人痛恨。 83.三国归晋(回)魏兵兵临蜀国城下,刘禅向邓艾开门归降,蜀灭。司马昭中风死后,儿子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当了皇帝,国号为晋,魏灭。孙皓即位为吴主,不听忠言,以致怨声载道,将军陆抗与晋将羊祜和平相处。羊祜死后,司马炎起兵伐吴,吴军全面溃败,孙皓效法刘禅,开门归降,吴灭。至此,三国归晋,天下统一。 ↓文末福利分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