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秋冬时节要注意啦

时间:2022-5-7 14:44:52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news/a_5784193.html

转眼就已经十月底了,现已是深秋时节。马上就要迈入冬季,无论是在天气或保暖上,我们都应注意起来了,很多对身体有害的因素都会接踵而至。如果你还在担心,不知如何在秋冬交替季节怎么保护自己。不妨让小编来教教你!

秋冬季节养生的重要常识

1、多喝水

干燥的秋冬季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毫升以上,因此补水必不可少。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毫升,而在秋天喝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

虽然为了健康、减肥、美容等推荐每天多多饮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况下,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违反生理需求,就会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体必要量,细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胀,最坏的结果会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确的饮水量要根据个人每天的日常活动量进行调节,正常情况下,每天至少饮用1.5~2L水。每次的饮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较粗心,天冷了没有及时添加衣服;有的人为了漂亮,本来穿得就少,还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风大的时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会肚子疼、拉肚子,这是胃肠道的一种自然反应,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多穿点,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严实点。

选择冬装的首要标准就是保暖。在众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纶、腈纶、蚕丝、醋脂粘胶棉保暖性最高,而锦纶、丙纶、涤纶的导热性较高,不太适合用于御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气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织物和蚕丝含空气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织物的气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3、洗澡时间不要太长

秋冬季洗澡的时间不要太长,这样会使皮肤表层的油脂失去保护,让皮肤更加的干燥瘙痒,严重还会引起皮肤发皱、脱水。建议盆浴时间20分钟最好,淋浴的话3至5分钟即可。很多人很喜欢热水澡,尤其有些鸡皮肤的妹子,有“滚烫的水能洗去鸡皮肤”的心理。但是其实水温过高也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让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的干燥。建议洗澡水温在24度至29度最佳。

秋冬季洗澡不要太勤快,很多人认为洗多了身体才会越来越干净,其实这样做只会让皮肤越来越干燥,反而会加重皮肤瘙痒的问题。导致表皮变弱,受到细菌和真菌的侵入,造成其他皮肤感染。

4、多睡一小时

中医认为,秋冬为阴令,秋时阴收,冬时阴藏。故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养藏之道也。所以秋冬之季养生,注重阴之收藏及睡眠质量提高,则事半功倍。“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是此时主要的睡眠养生之道。具体睡眠时间,建议每晚亥时(即9点-11点)休息,争取在子时(11点-1点)入睡。因为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之时,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正常人睡眠时间一般在每天8小时左右,体弱多病者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头北脚南定位准确。人体随时随地都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睡眠过程中,大脑同样受到磁场干扰。人睡觉时采取头北脚南的姿势,使磁力线平稳地穿过人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磁场的干扰,使睡眠更加香甜。睡觉姿势张弛有度,身睡如弓效果好,向右侧卧负担轻。

5、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身体抵抗外来侵害时各类免疫细胞的数量、活力都和维生素有关。因此,秋冬季感冒流行季节,别忘记每日服用维生素C片剂,也可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例如猕猴桃、橙子。

为使呼吸道黏膜经常保持湿润,还要补充维生素A,最佳来源是茴香、胡萝卜和甘蓝。此外,经常吃一小撮核桃仁或葵瓜子,它们富含维生素E。

6、注意心理调节

造成秋季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是秋季阳光照射少,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出现了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他们往往觉得自己活着是有罪的,显得自卑、自闭,临床表现为情绪变得易怒、忧郁、易疲劳、精力衰退、注意力分散等,最后甚至会自伤、自杀。

晒晒太阳,是比较适合季节性抑郁的方法。一般的症状,在换季的时候会有所发展,其表现主要有没有精神、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下降等,但是这些不良的表现,在阳光照耀下会逐渐消失。还要适当补充营养。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对人们的精神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多疑症的人,如果缺乏某种营养物质,也是有可能会引起忧郁症的,因此,大家多吃含维生素B的食物,这种食物有:鱼、粗粮等。

心肌梗塞患者注意??

秋冬季节交替之际,正是心梗高发时。这主要是因为人体心血管功能对温度的变化很敏感,秋冬交替,气温变化不定易成“导火索”。而且温度的变化还会引起压、湿度等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会使人体各方面的机能难以适应,进而出现睡眠不安稳,机体免疫力下降,出现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而诱发心梗。

再加之上,一些人生活作息紊乱,例如熬夜上网,聚会,打麻将,大吃大喝等,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增加心梗的发生几率。需要注意的是,中老年人,还有冠心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如若出现胸闷、心悸、心绞痛等症状,要提高警惕,医院就诊,排除心脏疾病风险。

出现这6个症状警惕心梗!

1.心绞痛出现频率增加,且疼痛持续的时间长,疼痛的程度更重,轻微活动甚至是休息也会出现心绞痛,服用了硝酸甘油没有缓解症状,还伴有出汗,疼痛,患者会显得烦躁不安;

2.胸闷和心绞痛会同时出现,再或是活动时感觉心慌气短;

3.患者会有突然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样痰等急性左心衰症状出现;

4.患者也会出现自感心慌气急的情况,脉搏触摸表现不规整,而且会反复多次出现这些症状。

5.患者还会出现一些类似感冒症状或胃肠道症状,例如精神不振、嗜睡、烦躁、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泻等。疲乏无力。

6.没有心前区疼痛等不适,但可能会出现牙痛、胃部不适、左侧肩肿部酸痛。

出现了心梗,如何急救?

心梗发生,急救是很重要的,对于心梗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首先,先将病人情绪稳定下来,不要惊慌失措,病人应立即卧床休息,恐惧、焦虑只会使心肌耗氧增加,扩大梗死面积。

此时可以给予适当量的镇静止痛药,例如安定,同时还可以给予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含服,如果有小氧气瓶或是氧气袋,可以给予吸氧,如果患者有出现脉搏消失、抽搐等情况,应该立即按猝死抢救。

在搬运病人过程中,也要持续给氧,在整个过程中病人自己别太用力,如果是住在楼上的患者,可用椅子搬运,避免在背病人时压迫其胸部而影响他的呼吸。

叫救护车,若没救护车,平板三轮车也可以,千万别让病人自己步行医院,避免其心梗范围扩大,或是诱发严重的并发症,造成更大的意外伤害。

希望大家可以通过了解,轻松的度过秋冬交替时节,祝愿人人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hl/122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