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生性多疑,为何大度烧毁通敌书信原

时间:2022-12-20 17:42:52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三国时期的著名奸雄曹操,《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文学价值高,得到后世名家广泛认可。曹操凭借《三国演义》的爆火,成为耳熟能详的一个三国历史人物。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当中,对于曹操的人物形象刻画,用了很多笔墨,尤其是为了突出其生性多疑这样的性格,罗贯中反复用许多事例佐证。

曹操曾经趁着董卓熟睡的时候去行刺,差一点成功。等到他成为主公之后,他内心因为多疑不安,总觉得自己睡觉的时候接近自己的人要刺杀自己,所以他想出一个“梦中杀人”的办法,假装睡梦中杀了自己的近侍,以此来威慑其他人,在自己睡觉的时候不敢接近自己。

在曹丕与曹植二人争夺继承人位置的时候,曹操的多疑性格也发挥重要作用。当时曹植受曹操喜欢,但是曹操却了解曹植,知道他醉心文学,不喜掌权。但是在他对曹丕和曹植进行权力方面考核的时候,曹植却对答如流,让曹操疑窦丛生,最终得知是杨修唆使曹植这么做,愤怒添胸,最终利用“鸡肋”一事将他除去。

乃令杨修以倚注遇害

再有就是曹操逃亡时因为多疑杀了吕伯奢一家,后来又因为多疑猜忌华佗,认为他要为谋官而不给自己治病,将华佗杀害。著名的“草船借箭”也是利用了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诸葛亮才能够在暗夜之中获得许多箭矢,完成了对周瑜的承诺,这虽然是《三国演义》的情节,在正史中,曹操也确实因为多疑不敢冒进,选择用箭矢远射孙权,与罗贯中笔下的故事主人公不同,却将曹操的多疑的性格体现得更加丰满立体。

可见,曹操的这个性格贯穿了他的人生,许多重要的决策都受到“多疑”性格的影响,但是却有一次例外,他竟然克制住了自己“多疑”的性格,用大度的包容之心做了一次高明的决策,让人费解。

那是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完成以少胜多壮举之后,进入袁绍的领地,缴获了袁绍的物品,其中包含几箱子书信,而在这些书信当中,有一大部分信件或来自许都,或来自曹操军中的部将。可想而知,这些信件正是在曹操官渡之战中最困难之际,曹操部将们为自己谋求后路的信件,也就是他们通敌的铁证。

如果信件打开,谁曾经想要背叛曹操将一清二楚,而此刻大获全胜,正是“秋后算账”的绝好时机。但是这一次,曹操却一反常态,收起了自己的多疑之心,似乎对这些信件的主人是谁没有丝毫的兴趣,并且命人将它们付之一炬。

对此事,曹操自己的说法是,“在官渡之战危难之际,他自己都想投降袁绍了,更何况其他人。”对于曹操的这次反常的表现,主流的观点认为,曹操是在收买人心,为了让这些人死心塌地的跟着他,对未来成就霸业发挥作用。

这种“收买人心”的说法,看似有理有据,但是却有一个疑点无法解释,曹操为什么不收买华佗的人心?为什么不收买杨修的人心?从他一贯的做事风格来看,他更愿意玩“梦中杀人”,杀鸡儆猴的手段,而不是像刘备一样玩“收买人心”这一套。

那么,曹操为何在仓促间克制了“多疑”性格,做出这个决定呢?恐怕并非是“收买人心”这样简单,而是他深深地知道,这些信件万万不能打开,他的这个决定,极有可能是从项羽身上获得的经验心得。

当年楚汉争霸,刘邦得到韩信之后嚣张了一段时间,暗渡陈仓,入关中,定三秦,甚至还趁着项羽和齐国纠缠的时候,把彭城给占领了,在城中潇洒了几天。

只不过西楚霸王项羽那是千古以来无人能超越的第一猛男,自然不会任凭刘邦骑到自己头上。于是,项羽带着3万人,奇袭刘邦诸侯联军56万,把他们打的四散奔逃。

项羽对于刘邦一直追着打,最终将刘邦围在荥阳城,水泄不通,如同铁桶一般。就在这个危急时刻,刘邦阵营的“坏小子”陈平找到刘邦,提出要刘邦拿出4万金,他来负责搞乱楚军阵营,甚至是搞定范增。

范增是楚营的“定海神针”,是项羽极为信任的亚父,陈平说能搞定他,刘邦其实并不相信,但是此刻的刘邦如同“瓮中之鳖”,说好听点也是一头困兽,所以刘邦“死马当作活马医”,把4万金给了陈平。

陈平开始用重金寻找楚营的人去散布谣言,并且多次使用离间计。首先针对楚人与秦人之间的矛盾,离间以司马欣为首的秦人与项羽之间的关系,甚至让项羽开始怀疑季布和钟离昧的忠心。

随后,陈平又在接待项羽的使者时,故意大摆宴席准备款待项羽使臣,却在即将开席的时候,故意询问他们是谁的使者,当项羽的使者言明自己是霸王使者的时候,陈平命人急忙撤掉大鱼大肉,随后摆上一些简陋的便餐,并且口中嘟囔着,“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害得我们白忙活一场。”

楚国使臣吃瘪,回去之后便和项羽汇报了这事儿,原本这样拙劣的离间计并不难看破,但是有之前的一系列铺垫,项羽一时间钻进了牛角尖,竟然觉得范增很可疑。

就这样,项羽觉得秦人可疑,觉得范增可疑,觉得龙且也可疑,除了项家人他都信不过,甚至他开始准备彻查此事。

最终,许许多多的书信摆在项羽面前,这些书信有的是将领写的,有的是士兵写的,还有的是楚营和汉营之间的通信。当然了,这里面很多都是正常的书信,至于楚汉阵营有书信私下来往,也很正常,毕竟刘邦的军队当中,曾经为楚人的数量并不在少数。

项羽这一次多疑,深陷陈平的奇谋之中,不仅仅让军心在这一次项羽的彻查之中涣散不少,最重要的是,楚将之间也因此产生裂痕,为后来的分崩离析埋下隐患。范增,也因为这一次风波受到项羽猜忌,在霸业未成之时,已是风烛残年的范增,孤苦的离开项羽,在回彭城的路上,忧愤交加,背生毒疮而死。

项羽所向披靡的楚军,从这件事情以后不再是铁板一块,在后来与刘邦的对抗之中,从绝对优势逐渐变成势均力敌,再到自刎于乌江。

曹操是一位霸主,不仅有驭人之术,也精通史书兵法,项羽自然是曹操重视且研究的人,有他的前车之鉴,曹操虽然生性多疑,且对这些书信的主人身份极为好奇,但是作为胸怀大志的曹操,生生地压下性格带来的影响,选择理智的避免项羽之祸。

最终,曹操也证明他的做法极为英明。但是并非是他大度,而是他比谁都知道,这件事不可为,即便是自己再多疑,也必须克制住自己的性格。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深受广大的读者喜爱,不仅仅因为三国时期的历史精彩纷呈、英雄辈出,更因为在《三国演义》中蕴含了巨大的人生哲理,读之可以知古鉴今,更可以让人明白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包括《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每一本都是经过许多年沉淀下来的文化经典,即便是学者也对他们有很深的研究,如同文学之泉,取之不竭,且每读收益。

如今更是成为中小学新课标推荐读物,为此,我推荐大家一套带考点的白话文版本,让孩子在读懂的同时,更能学习到考点。这套原价元的精装正版书籍,四大本只要99元,一本还不到25元,也就是一盒烟钱,烟燃烧没了就没了,但是知识却能跟随自己一生,点下方横幅参团:

四大古典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hl/126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