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吕伯奢一家真的是被曹操误杀

时间:2023-4-16 12:55:11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一个阴毒狡诈,多疑嗜杀的奸雄。他作恶多端,杀人无数,使得百姓们唾弃不已。其实生逢乱世,在曹操的生活背景下,多疑嗜杀也是他个人的生存之道,是他成就王业的必备品性。

董卓在位之时,曹操曾经以献刀之名前去刺杀,未果,连夜逃跑。中途被县令陈宫捉住。这个陈宫特别有意思,他捉住曹操并不是为了向董卓请功,反而是准备向曹操投诚。利用个人职权放走曹操应该算是他向曹操递交的“投名状”。自从上级下发了通缉令,曹操就成了他心目中的偶像,正遇着这个机会赶紧追随。这件事做得相当漂亮,追星追得可以说是不卑不亢。

曹操这个时候肯定是无法拒绝,于是带着陈宫连夜逃跑,一跑就跑到了吕伯奢家。这位姓吕的老伯非常热情,赶紧安排他们住下,还尽全力要安排一场盛大的酒席,因为家中没有酒了,就要往西边的村子里去找一点儿。

曹操就和陈宫坐着等。正在这时,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曹操觉得他和吕伯奢不是至亲,这么热情好像是有点儿问题的,于是便带着陈宫到草堂后面去窃听。好巧不巧有个人说了一句:“缚而杀之,何如?”听到这话,曹操觉得心中的疑惑是真的了,于是和陈宫就冲杀了起来。后来在厨下看到了一头绑着的猪。

然而这个“缚而杀之”的之到底是指什么?真的只是指那头猪吗?

未必。让我们再来看看原文。

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

先要想想,当我们普通做饭做菜的时候,需要杀一只动物,是否会相互商量着:“咱们把它绑起来杀了怎么样?”一般来说是不会的。所以说这句话本身的确很值得怀疑。另外,曹操和陈宫是在哪里看到这头猪的呢?“搜”至厨下,说明这只猪距离他们听到“缚而杀之”这句话时所在的地方并不近。人们一般在什么时候会用到代名词?大概率是一手指着这样东西的时候。这就很让人疑惑了,如果他们所说的“缚而杀之”的“之”指代的根本不是猪呢?当然如果这还不足以说明什么,那还有一点就更为奇怪了。正在商量着“缚而杀之”的两个人刚说出这句话就被杀了,也就是说他们根本来不及把“缚而杀之”的想法传给别人,可是当曹操和陈宫“搜至厨下”的时候,这只猪已经被绑起来了,而且“欲杀”。还需要另外的人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商量“缚而杀之,何如”吗?

当然了,吕伯奢确实是位心肠很好的老人家,他也的确是诚心诚意地留曹操和陈宫来喝酒。但是他的家业很大,很难说仆从们也都和他一样地坦诚。曹操不由分说老少不留灭了满门确实是不义之举。但是曹操杀了说话的那两个人,倒真的不是误杀。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hl/132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