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死强迫症,事实证明一切

时间:2017-4-13 10:00:58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强迫症是人们生活中常提到的一个词汇,人们会常说:“你有强迫症吧”之类的,那么,到底“强迫”到什么程度才是真正的强迫症呢,强迫症有哪些具体表现呢,强迫症怎么治呢......

  说起强迫症,大家肯定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准备出门的时候,却突然不记得门锁好没,一定要跑回去检查一遍才罢休;看见书架上的书摆的乱七八糟,一定要按字母排序排个整整齐齐才浑身舒坦。其实呢,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强迫”行为。可是对于一些人来说,在他们一生中某一时刻上述情况变得非常强烈,反复出现,不被理解,并感到痛苦,以至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这时,他们就可能患上了“强迫症”了。

强迫症究竟有多痛苦?

  我们总能看到很多人说自己有强迫症,地砖不摆齐说逼死强迫症,图案不对称说逼死强迫症,颜色不统一说逼死强迫症。其实个人觉得这种打一顿就好的病,并不能强行升格为强迫症,是吧。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强迫症的诊断的先决条件是:强迫性思想与强迫性行为,或两者都有。

  睡醒,睁眼,开始想起床还是不起床……起床会怎么样,不起床又会怎么样……好不容易起了床,坐在凳子上……开始想自己与四面墙的最佳距离……(终于在)无限的痛苦中。

  而强迫行为,顾名思义,就是某些重复性的行为(如洗手、排序、检查)或心智活动(如祈祷、计数、默念字句),举几个栗子:

  强迫性反复洗手,如每次洗手一定要洗20分钟才罢休。强迫性检查,出门前确认关水,确认断电,确认关水,确认断电,确认关水,确认断电,确认关水,确认断电,确认关水,确认断电,确认关水,确认断电,确认关水,确认断电,确认关水,确认断电,关门,下楼,上楼,确认关水,确认断电,确认关水,确认断电,锁门,确认锁门,确认锁门,确认锁门,确认锁门,确认锁门。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强迫症绝不是某些人给自己的小懒惰、失误、拖延、无聊找的那些漂亮、时髦又能减轻负罪感的借口。

  说一个强迫症的代表性人物——大家可能十分熟悉的《生活大爆炸》里的天才谢耳朵。强迫性人格障碍,是一种过于谨小慎微、拘泥于细节、过分疑虑并苛求完美以致于无法适应新情况。

  具体表现就是,墨守成规,像谢耳朵在家里客厅坐的座位就只能是沙发的某一个固定位置,强调什么风向、视角……星期一早晨必须吃燕麦片、星期二早晨吃厚吐司抹黄油,颠倒一下顺序,就宁可扔到垃圾桶里饿着也不吃了!规矩一旦订立,就不能打破,打破成规会让他们极度痛苦,安全感尽失。

强迫症被过分轻视和浅薄化了

  超过30%的强迫症患者是一生都伴随着这个障碍的。有接近一半的强迫症患者有过自杀的念头;有1/4的强迫症患者曾经试过自杀。而很多的强迫行为是会对自己产生伤害的(就比如拔头发)。

  1、过度简单化

  心理学有一个术语叫“灰姑娘效应”,指的是继子继女受到其继父母虐打、性虐待、忽视、谋杀和其他虐待的比率,明显高于那些受亲生父母抚养的孩子这一现象。

  为什么我们更   而过分地强调表面上看得到的“强迫行为”,则让很多人忽视了强迫症的病因病症和治疗方式等相关的资讯,对这个疾病的理解也就愈发的简单和单一。

  2、对强迫症严重性的怀疑

  正因为对强迫症的理解过度简单化,人们也就自然而然地低估了强迫症的严重性。

  相较于生理疾病,心理疾病就是一直处于缺少   在治疗强迫症的心理疗法中,首推认知行为疗法,通过特定程序指导患者掌握思考、行为或者应对情景的方法,帮助患者减少焦虑,进一步减缓强迫念头或行为。如果只针对强迫行为,那么不妨采用暴露疗法,即在治疗时让患者在与现实尽可能一致的情境下产生恐惧反应,并体验到所恐惧担忧的事并没有发生,如此反复,逐渐让患者的恐惧反应降低到正常人水平。

  其实,在各类精神疾病中,强迫症并不难治,隐瞒或无知才是大忌。

医院值得信赖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复方卡力孜然酊的价格是多少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hl/45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