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云说医焦虑多疑抑郁狂躁健忘

时间:2020-9-18 20:07:28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一、什么是更年期综合征?

首先,更年期综合征是民间习惯性的俗称,它的正式名称叫“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称之为“绝经前后诸证”。指的是妇女在50岁左右绝经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而出现的一群症状:如经行紊乱、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样感、情志不宁甚至情志异常等症状。这些表现往往轻重不一、参差出现,持续时间或长或短,数月至数年之久。

教科书和百度上有的,我尽量少说,我尽量用“人话”把它说得简单点:女性一生要经历两个“更年期”:少女10-19岁之间第一次来月经(初潮),标志着进入青春期;妇女在45-55岁左右绝经,标志着身体进入衰老期。那么更年期综合征,就是在发生在45-55岁这一年龄段。

平常我们最习惯说的“是不是到了更年期”,主要是指情志方面的,比如抑郁症、健忘症、强迫症、情绪不稳、焦虑症、多疑、被害妄想症、狂躁症、思维错乱、精神分裂症等。

二、更年期综合征是怎么来的?

围绝经期综合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生理性或病理性或手术而引起的卵巢功能衰竭。卵巢功能一旦衰竭或被切除和破坏,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就会减少。因此西医认为此病是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其中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所致的绝经为自然绝经,手术切除卵巢或放疗损伤卵巢所致的绝经为人工绝经。

中医认为此病属于肾气渐衰,精血不足,阴阳失衡,尤其是肾阴虚为主,影响到心、肝、脾脏,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出现一系列证候。

太绕了,我还是继续把它翻译成“人话”吧,一句话:更年期综合征就是卵巢分泌雌激素的功能不正常了。毛主席在《矛盾论》里说过,看问题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医生在给人看病的时候尤其应该分析主要矛盾。《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49岁)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月经)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月经代表什么?代表排卵,也就是说,有正常月经的女性,就能受孕。

绝经代表什么?代表失去排卵功能,也就是失去生育功能。

所以,绝经是女人后半生中最重大的一个转折,代表生命进入衰老程序,青春已经一去不再复返了。谁能坦然承认自己的衰老?谁能坦然面对自己的衰(bian)老(chou)?所以会焦虑,会多疑,会抑郁,会狂躁,会健忘,会情绪不稳,会有被害妄想症,会思维错乱甚至精神分裂……归根到底,更年期综合征,身体的病是人体逐渐走向衰老的一个正常过程,精神层面的变化才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

三、更年期综合征怎么办?

中医在辨证论治的时候,主要分两个方向,一是解决肾气渐衰这个问题(身体方面的),一是解决情志方面的问题。

整体来说,绝大部分更年期综合征属于肾阴虚,症状: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心烦易怒,烘热出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可能还有皮肤感觉异常,口渴,便秘,尿少色黄,舌红少苔。以六味地黄丸、左归丸为主,虚火很旺的可以用知柏地黄丸;如果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明显,可以吃加味逍遥丸;症状以失眠多梦健忘为主的,可以服用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其他的还可以吃坤宝丸、更年安等中成药。

还有一小部分是属于肾阳虚,形寒肢冷,精神萎靡,大便溏薄,纳差腹胀,面色晦暗,可能还有面浮肢肿,尿频甚至小便失禁,舌体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以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为主,还可以吃全鹿丸、人参鹿茸丸。

此外还有的是属于阴阳两虚。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阴阳互根,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但是有很多人,你问他阴阳两虚怎么办?一个个都傻眼了。

对啊,这都阴阳两虚了还能咋整?不急,古人说了,书中自有黄金屋,哦,不对,是书中自中千金方。傅山,对就是那个女科神医傅青主,他在书里就反复说过,要在阴中求阳。这是啥意思?人家傅山就是找到了主要矛盾:所谓阴阳两虚,本质是阴虚,所以补阴为主,那么什么又叫阴中求阳?来一点点复阳补阳的就好了嘛。所以张锡纯大师最牛的地方也在这里,什么“阳欲上脱,阴欲下脱,阴阳两虚,上热下凉之证”,他老人家轻轻松松七八味非常普通的药就搞定了。

妇科常见疾病的两个主要病因与病机是什么?让女人烦恼的盆腔炎是怎么回事?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hl/8520.html
------分隔线----------------------------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