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的好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2.html 我有一个工作中的观察感受:就是来到我这里的孩子,他们因为学习问题、社交问题、情绪问题而来,但是其中不少孩子伴随有“过敏”这个问题: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紫癜、其他原因不明的皮肤问题等等,我不是医生,只怕搞不懂“过敏”中的医学问题。但是,许多疾病,我们称为“身心疾病”,心理因素不可忽略。 我的观察是:有上述问题,包括抽动症的孩子,家里的抚养人都“带有压力”,这种压力的常见形式大约有两种,一种是急躁暴躁呵斥发飙,一种是焦虑担心碎碎念各种管。 一些长期跟儿童打交道的中医也有相同的感觉。 上周我去看中医,还没开始把脉,前面刚看完病的一个孩子的姥爷返回询问了几句,医生赶紧跟他说:“你拿了药,等一等,请你跟我们这位老师聊一聊。” 后来医生朋友跟我说:“你跟这家的姥爷姥姥聊一聊,焦虑得很啊,这就是我们最想推介给你们的家庭。” 我出来,在大厅找到这家人,姥爷姥姥跟四岁的外孙儿。 大略问了几句,孩子有过敏性咳嗽。 我问家里有没有人脾气急躁,容易突然嚷嚷,或者一天到晚碎碎念孩子啊,姥姥说:“这样说来,就是他姥爷了。早上起床,他就不停地催:‘快点儿,要迟到了,你快点儿,快快快!’” 姥爷说:“这也没办法啊,他去幼儿园要迟到啊,他就是比较慢,拖沓。” 我跟他们说,拖沓的孩子是由急躁的抚养人催促出来的,大人急躁催促的焦躁气氛和入侵性的言行破坏了孩子自己的感受能力,他失去了跟自己身体感受的链接,控制不好自己的节奏啊。 而且,我觉得,不用催着孩子勉强跟上自己的快节奏,如果孩子慢,就接受他的慢,至于去幼儿园要迟到,那就陪伴孩子去接受这个“自然产生的后果”,无需规避这个后果。这个后果带来的影响会慢慢地催生孩子去规避这个后果,那他就调整自己的身体感受,约束自己,提醒自己,以减少迟到的发生,这需要一些时间。 迟到并非我们接受不了的局面,问题最大的部分是姥爷自己的焦虑,他随时都有惴惴不安感,随时都有“担心”,害怕各种“万一、万二、万三”,所以一天到晚控制不了的要用“多余语言”“多余动作”去“轰炸”孩子。 姥爷坐在桌子边,把外孙儿搂在怀里,小家伙想伸手去拿桌子上口袋里的中药包,放在自己手里的空塑料袋里,但是小家伙每次一伸手,刚一摸到中药包,就被姥爷把手拉回来,每次小家伙刚摸到中药包,就被姥爷把手拉回来,四五次之后,我忍不住干涉了一下: “来,乖乖,你想要拿这个中药包吗?哦,要放你的口袋里,好,你这么能干的小朋友,肯定不会把中药弄洒的,对吧?” 这下,孩子才终于有机会摸到中药包,并放到自己的塑料袋里,把药包放进去,整理好,把塑料袋折叠好,他终于摆脱了无聊枯坐,开始探索中药包和塑料口袋。 过了一会儿,他探索完了,发现我们桌子边的墙壁上有许多装饰性的铁拉环,圆圆的拉环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想伸手去拉,虽然姥爷非常专心地在听我说话,但是外孙儿这个举动,依然被姥爷及时发现了,每次外孙儿一抬手,姥爷就抬手把外孙儿的手按回来,每次外孙儿一抬手,姥爷就抬手把外孙儿的手按回来,每次外孙儿一抬手,姥爷就抬手把外孙儿的手按回来…… 我惊诧于外孙儿的不屈不挠,以及姥爷的不屈不挠。 哎——外孙儿的一举手一抬腿皆被严密监视,并将之欲念每一次都掐灭于萌芽状态,连一次疏漏都没有。 我又忍不住说话了:“姥爷,你让他拉吧,拉不坏的,让他去试一试吧。” 后来,我跟孩子聊了几句:“乖乖,你觉得你爸爸的性格脾气像什么小动物啊?” 他想了想:“小兔子。” “那妈妈呢?” “小狗。”(妈妈有点儿急躁,所以温和与攻击性兼备,这孩子真敏锐啊) 我又问:“那姥姥和姥爷呢,他们像什么动物啊?” “鹰。”他没想几秒就回答了。 “他俩都是鹰啊?宝贝儿,你觉得姥爷像什么动物呢?” “食猴鹰。”他想了想说。 这个是食猴鹰,来,感受一下…… 各位,什么感觉? 鹰,盘旋在孩子头顶,随时还要俯冲下来“哒哒哒,哒哒哒!” 这就是孩子的生活现状,也是他的主要压力来源。 这让我想起一个名词:直升机父母 直升机家长,用来指那些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