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在社会上常说的社交恐惧、密集恐惧症、拖延症等,算是精神疾病的表现吗?在临床上,是否有这些疾病命名? 答:现在中国国内常用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是《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其中确实有“恐怖性焦虑障碍”的诊断条目,其中包含了我们常说的“社交恐怖”和“特定的恐怖”等诊断,而“特定的恐怖”又包括:高空恐怖、动物恐怖、幽闭恐怖、考试恐怖、单纯恐怖。其中没有密集恐怖症。但目前并没有“拖延症”的诊断,因为所谓的“拖延”是社会中一种通俗的说法,形成“拖延”的原因很多,比如:不良习惯、内心抗拒等等,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目前不能认为所有的“拖延”都是精神科问题。 2.“一直自己有抑郁症,之前是焦虑,然后现在记忆力严重下降,记不住东西,外表上很开心,内心很苦逼。”作为普通人,能否通过自检判断自己是抑郁症还是心情低落? 答:此种表现不能等同于抑郁发作的诊断。诊断抑郁发作一般需要有核心症状和其他症状组成。核心症状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劳累感增加或/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倦怠。其他症状可以有:集中注意力和注意的能力降低;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尤其是早醒;食欲和/或性欲下降等。抑郁的诊断不仅需要具有症状,还需要症状存在一定的时间即病程,才能由具有专业资质的专科医师进行诊断。一般社会大众缺乏相应的精神医学常识,所以无法准确确定症状,所以一般自己不能诊断,此处切勿生搬硬套。但可以用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自评,如果结果提示抑郁倾向,医院就诊。 3.中国的精神病患者有万,但是接受治疗的只占20%。这个数据是真实的吗?我们应该怎样接受治疗,医院就再也出不来了。 答:中国的精神疾病患者约万,是根据国际上通用的流行病学结论进行估算的结果,并不是准确的具体数量。根据医院所做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看,心境障碍患者的就诊率约为20.8%,治疗率为20.0%。而不是说所有的精神疾患的治疗率都是20%,切勿断章取义、一概而论,目前还没有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数据。但某些地区可能有自己地区的流调数据,可以进行查询。 对于如何接纳精神疾病,需要从社会宣传、舆论导向、民众知晓率等多个方面入手,使民众能正确认识和识别精神疾病,从而增加就诊和治疗率,抛弃那些歪理邪说和歧视事件的发生,这个过程任重道远。另外,“患了精神疾病就要一直住院治疗了”的说法是错误的,医院也没有那么多床位啊?!患者达到一定缓解程度就可以出院,绝大部分的患者都生活在社区中。 4.遇到压力时,我们该通过怎样的方法疏导最有效? 答:对于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压力,一般可以通过自我的心理调节来缓解,比如和好友家人倾诉求得安慰解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等,每个人的方式都不同;如果自己通过一段时间的调节仍无法解决,那么也可以考虑找心理医生进行压力管理的辅导。每个人的方式、方法和需求帮助的途径都会有所不同,所以需要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那才是最有效的。 5.对于老年痴呆症有什么早期判定的方法吗?有什么办法可以延缓老年痴呆的发作? 可以根据老年期痴呆的表现进行早起判定,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记忆障碍:是痴呆早期突出症状或核心症状,主要累及短时记忆、记忆保存、学习新知识困难。比如有的患者表现忘性大,好忘事,丢三落四,严重时刚说完的话或做过的事转眼就忘记,刚放下碗筷又要求吃饭,或者因遗忘反复声称自己的东西被偷了,并且因此大发脾气;有的患者做饭时忘记关煤气或者水龙头,因此造成严重安全隐患;有的患者表现记不住熟人的姓名、电话等,反复询问同样的问题,这种情况看护着反复提醒或者制作备忘录有时仍然难以避免。随着疾病加重,远期记忆也会逐渐受累,导致他们不记得自己的生日、家庭地址,甚至不认识家人等。 (2)视空间和定向障碍:主要表现患者找不到熟悉的环境,迷失方向,时间定向差,分不清白天黑夜。比如有的患者出门后找不到回家的路而浪迹街头,有的患者夜晚非要出门遛弯等等。 (3)言语障碍:表现为用词不当或者张冠李戴,说话不得要领,可出现病理性赘述。也有的患者出现阅读和书写困难,以前喜欢读书看报,现在却不看了,有的患者叫不出熟悉物品的名字。 (4)失认和失用:有的患者不认识镜子中的自己,因此感到异常恐惧,有的患者不会穿衣服,分不清里外前后,吃饭时不会用餐具,而采取抓添的方式等。 (5)智力障碍:AD患者为全面性智力减退,包括理解、推理、判断、抽象概括和计算等。患者常常缺乏逻辑性,比如穿着短袖单衣非要说是冬季到了。 (6)人格改变:额颞叶受累常常出现人格改变,往往与病前判若两人。比如有的患者病前十分彬彬有礼,待人和善,而病后可能变得懒散、自私、敏感多疑、言语粗俗、不修边幅、不知羞耻等。比如有的患者出现拒绝老朋友来访,言行失控,进行冒失的风险投资或色情行为等。 (7)精神症状:疾病中期,很多患者可能出现伴随精神症状,从而为治疗护理带来极大困难,比如出现疑心有人害自己,有人监视自己,自己和家人安全受到威胁等,也有的患者认为家人作密探而产生敌意,凭空听到有人骂自己、威胁自己等,因此出现情绪不稳焦虑、冲动,甚至伤人伤己行为等。 (8)进食、睡眠和行为障碍:病人常出现食欲减退或者不知饥饱、睡眠颠倒的表现。有的患者白天卧床,夜晚到处活动,严重影响他人休息,造成护理困难。 以上症状并不一定在每一位患者身上同时存在,不同的患者可能突出的症状有所不同,如果发现一些医院就诊进行早期诊断治疗。 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呢? 一级预防 对痴呆的预防由于迄今为止病因未明,有些危险因素在病因中已提到过的,有些是可以预防和干预的。如预防病毒感染,减少铝中毒,加强文化修养,减少头外伤,预防脑血管病等。老人在离退休后,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培养兴趣,从事力所能及的脑力和体力活动,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不脱离家庭,不脱离社会。 二级预防 因痴呆确诊困难,故需加强早期诊断技术,早期进行治疗。当我们家里的老人总是丢三落四或者说当老人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老师唠唠叨叨的时候,而且老人异常的粘人,常常是他们很熟悉的物体,他们不知道自己放在哪,我们就要考虑老人是不是患了老年痴呆症了。 三级预防 虽然AD的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但仍应尽量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日常活动,包括脑力和体力活动。尤其是早期患者,尽可能多的活动可维持和保留其能力。如演奏乐器、跳舞、打牌、打字和绘画等,都有助于病人的生活更有乐趣,并有可能延缓疾病的进展,因为严重的痴呆患者也可对熟悉的社会生活和熟悉的音乐起反应。 6.对于身边的抑郁症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和帮助他们? 答:对于身边患有抑郁的朋友,应多给予安慰和理解,尽量避免过多谈论其不愿提及的话题,因为每个人的脾气秉性不同,所以并没有一种万试万灵的方法,应密切白癜风在早期能治疗吗杭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