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由《云南医》独家支持 第49期 小编语:目前中国有老年痴呆患者-万人之多,占世界总病例数的四分之一,而且每年平均有30万新发病例。 老年痴呆又被称之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初期会出现近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等症状,但由于患者还保持一定的社交能力,所以患者本人和家属往往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些症状都是自然衰老的正常表现,医院就诊。 福利专区: 本期文章后留言痴呆相关问题,专家进行专业解答 本期内容:全面认识“痴呆” 专家:医院主任医师杨志秀 专家介绍: 杨志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科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云南省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中国阿尔兹海默病防治协会神经认知专业分会委员、云南省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云南省精神科医师分会委员、云南省抗癫痫联盟理事、云南省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 专业方向:痴呆及认知障碍相关疾病,帕金森病,尤其擅长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的诊治。 门诊出诊时间及地点: 时间:周五08:00~12:00 地点:医院神经内科门诊(门诊5楼) 问:什么是痴呆? 杨志秀: 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障碍 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智能减退综合症。 大家可以这样理解: 首先, 这个群体的智能减退并非先天因素所致, 而是由正常人逐渐衰退所致; 其次, 痴呆并不是单纯的一个病, 而是一组疾病, 换而言之, 痴呆有很多类型, 就目前的医疗研究显示, 痴呆共约70种亚型, 这也就很容易理解 其实导致痴呆的病因是很多、 很复杂的。 而最常见的亚型有三种: 阿尔茨海默病(也称老年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 混合型痴呆。 各个痴呆亚型的患病率, 我国与西方国家是相似的, 可靠的数据显示, 老年性痴呆的构成最高, 为血管性痴呆的两倍, 而两者的构成比占老年期痴呆患者的85~90%, 其次是混合性痴呆。 问:能介绍下这三种最常见的痴呆亚型疾病吗? 杨志秀: 老年性痴呆, 医学上更习惯称为阿尔茨海默病, 最常见的病因是海马神经元细胞变性, 功能丧失。 在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内有 一个很重要的结构叫“海马”, 它的功能犹如电脑的芯片, 我们平时所获得的各类信息 都要在该功能区编码、储存, 可以说它就是我们大脑关于记忆的核心, 海马的神经元减少到一定程度, 就会发生痴呆的表现。 在众多病因所致的痴呆中, 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老年性痴呆了。 自从年美国总统里根被确诊为老年性痴呆后, 国人对该病便有了一定知晓度。 随着近几年我国对痴呆工作的重视 及对公众的科普宣传, 大家对该病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尽管如此, 目前老年性痴呆在国内的就诊率仍然较低, 一方面家人意识不到就诊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在相当一部分患者和患者家人的内心, 认为患上痴呆是很丢面子的事, 有较重的病耻感, 因此人为的延误了诊治。 血管性痴呆, 就是因脑血管功能障碍所致的痴呆, 脑中风后最易导致该病。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长期吸烟为最常见的病因。 混合型痴呆: 既有老年性痴呆表现, 又有中风后血管性痴呆的表现。 问:能不能举几个例子,帮助大家尽早意识到痴呆? 杨志秀: 下面我们先通过4份病案来 认识一下“痴呆”这个大家族。 病案一 张女士的妈妈退休不足5年, 却整天与家人闹矛盾, 总是怀疑自己儒雅的丈夫 与家中保姆有不正常的关系, 并常常吵闹不休, 以致于张女士不得不在 1年内更换了十多个保姆。 但这并不能减轻母亲的“多疑”。 母亲除了怀疑父亲有外遇, 还常常在家里翻找物品。 直到有一天母亲怀疑张女士偷了自己的钱, 张女士才意识到母亲可能生病了, 医院就诊。 经医生仔细询问情况, 其实老太太在数年前就已经有记忆力减退的表现: 只是老人对久远前发生的事情记忆犹新, 就连张女士都自愧不如, 但老人对新近发生的事情却转瞬即忘, 张女士认为母亲记忆力差点是年老的表现, 并未过多在意。 经全面检查, 张女士的妈妈被诊断为“老年性痴呆”。 通过这个病案大家记住了 老年性痴呆的早期核心症状: 近事遗忘, 这与正常老人的健忘是根本不一样的。 病案二 小李的妈妈55岁, 2年前开始经常在照镜子的时候骂人。 开始小李以为是不是周围的人惹母亲生气了? 后来才发现母亲还常常无故 指着镜子中的自己自言自语, 甚至一直骂不停。 迷惑医院就诊后才知道, 原来母亲患上了老年性痴呆...... 病案三 王老太太发现最近1年来, 身为教师的丈夫行为古怪。 经常向儿女索要钱物, 外出时却把钱物塞给陌生人, 并常常与陌生人嬉闹, 甚至会对孙女有不雅行为。 医院就诊, 经医生诊断, 老先生患上的是麻痹性痴呆, 病因是梅毒感染。 病案四 陈女士的丈夫才32岁, 病前是一位开朗乐观的公司职员。 但最近1年陈女士发现他常常沉默不语, 很少与家人交流, 而且记忆力减退, 动作越来越慢, 尤其让陈女士十分震惊的是, 原来非常喜欢体育运动的丈夫 现在连“慢跑”、“骑自行车” 的能力都丧失了。 到医院就诊后, 确诊为艾滋病及艾滋病相关痴呆。 通过以上四个病案, 您对“痴呆”是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是的,痴呆的病因是非常多的, 虽然衰老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 但除此之外如 高血压、 糖尿病、 脑中风、 脑外伤、 中毒、 长期饮酒、 帕金森病、 不当饮食习惯以及感染, 尤其是梅毒、 艾滋病毒(HIV)感染都可以导致痴呆。 特别要强调的是,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 梅毒不仅死灰复燃, 而且流行趋势有增无减, 这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和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 加之我省的艾滋病感染率又居全国的前列, 随着国家对艾滋病患者治疗 投入的增加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 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 艾滋病伴发的痴呆患者自然也在不断增加。 而在临床上,相当一部分的患者, 艾滋病和梅毒处于共病状态 (同时患有两个疾病), 更增加了感染性痴呆的风险, 同时也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问:痴呆,常有的认知误区有哪些? 杨志秀: 一、人老了,肯定会痴呆! 在一部分人的心里, 衰老和痴呆是等同的。 认为年龄大了, 肯定会痴呆的! 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痴呆的就诊不及时。 随着年龄的增加, 就像我们的皮肤会长皱纹, 我们的脑细胞也会有不同程度的退化, 但大多数存活的脑细胞的功能是存在的, 因此,绝大部分老年人的智能是相对正常的。 二、记忆力不好,肯定是痴呆! 人到老年,记忆有一定的减退, 但是其程度较轻, 并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学习和工作, 但有一部分老人却为此过度担忧, 甚至常常处于“恐痴呆”状态。 其实这在老年人是一种良性健忘, 完全没必要焦虑。 三、痴呆,肯定会记忆力减退! 大部分痴呆患者的核心症状就是记忆力减退, 但也有少数老年性痴呆患者开始起病时 并非表现为记忆力减退, 而是象病案二中小李妈妈那样, 早期症状是“面孔失认”, 这类患者早期容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因此要重视。 而有些患者早期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 或注意力难以集中, 或对自己平日很熟悉的工作逐渐丧失计划和执行能力, 或常常把物品放错地方(如把鞋放到冰箱里)..... 因此, 如果您家的老人出现了一些不可理喻的行为, 一定要及时就诊。 四、痴呆是无法控制的 一部分病因所致的痴呆, 如梅毒感染、 营养障碍、 严重抑郁等所致的痴呆 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血管性痴呆是可以有效控制的。 而老年性痴呆虽然目前无法治愈, 但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对患者的整个疾病发展过程的扼制 也是积极有效的, 可增加疾病进程的平台期, 延缓病情进展。 问:痴呆如此让家人烦恼,可以预防吗?? 杨志秀: 通过对痴呆病因的回顾, 其实大部分的痴呆是可预防的。 一、坚持体育锻炼,让您的大脑年轻态! 大家可能认为, 体育运动有益于高血压、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控制, 怎么可能预防痴呆呢? 在痴呆的亚型中, 最常见的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发病, 其实都与脑血管的功能受损有关, 尤其是血管性痴呆。 而长期持之以恒的体育运动 可以增加脑血管的弹性, 改善大脑的供血。 同时,又可以有效防治高血压、 糖尿病、 高脂血症等慢性病, 从根本上减少了中风事件的发生。 因此,体育运动是预防痴呆最好的方法之一, 而且一举多得! 二、多用脑,保持脑细胞的活力。 我们的脑细胞就像一匹驴, 得到的鞭挞越多, 功能就越好。 整天无所事事, 又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的人, 患痴呆的风险就会增加, 因此老年朋友应多用脑, 保持学习的习惯, 多与周围的人交流, 尽可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三、远离心理垃圾,保持健康心态。 老一辈的人都记得,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一句有名的话: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这里的“精神”, 是指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坚强的内心,豁达的情怀…… 领袖的这句话是用来鼓舞广大民众的, 但其实也是有科学道理的。 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受制于自己的大脑, 而大脑的活动主要有赖于特殊的神经递质, 如乙酰胆碱、多巴胺等, 其中乙酰胆碱与我们的记忆密切相关。 动则生气易怒, 内心常常忧心重重, 斤斤计较,情绪郁郁寡欢, 这些负能量的心理垃圾会 导致大脑内的神经递质紊乱, 而长期的负性精神刺激还会损害脑细胞, 增加痴呆的风险。 四、合理膳食,规律起居。 老年人生活应有规律, 避免熬夜,尤其要强调的是合理膳食, 摄入的营养物一定要全面。 一些老年人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而长期素食, 导致身体中的B族维生素及叶酸、 脂肪酸的严重缺乏。 要知道,只要生命不息, 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 需要能量的供给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而我们的脑细胞是最需要这些营养物质的。 故膳食不合理, 尤其缺乏叶酸、 B族维生素就会增加痴呆的风险。 因此老年朋友一定要多食一些瘦肉、 蛋类以及坚果、新鲜蔬菜。 五、积极控制慢性病 目前我国的高血压: 糖尿病等慢性病已急剧增加, 而且发病越来越年轻化。 目前国家也正在尽洪荒之力 积极扼制慢性病的增长。 之前我们谈过痴呆的亚型中血管性痴呆 也占了较大的比重, 而中风就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 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 中风已成为国人死亡的首要疾病, 而中风的患者中有约70%的患者 最终患上血管性痴呆。 因此慢性病的控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六、避免低血糖,远离痴呆。 这一条是专门针对糖尿病人的。 部分糖尿病患者过度严格的控制血糖, 常常导致低血糖反应, 甚至低血糖昏迷的发生。 岂不知每发生一次低血糖反应, 都是在增加患痴呆的风险。 因此糖尿病的患者, 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 须适当控制血糖, 空腹血糖不应低于8mmol/L。 七、远离酒精,远离痴呆。 我省为多民族聚居地, 有的少数民族区域有浓厚的酒文化氛围。 适量饮酒,有利于健康, 但是长期过量饮酒, 尤其是酒精成瘾不仅会导致肝硬化、 严重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增加中风的风险, 还会导致酒精性痴呆, 危害家庭,危害社会。 因此,酒精成瘾的患者, 应逐量减少饮酒, 必要时应到专业机构进行戒酒治疗。 八、洁身自好,幸福一生。 艾滋病好发于青壮年。 目前虽无可靠的流行病学数据 显示其准确的发病率, 但我国的大学成为艾滋病感染重灾区 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也许您只知道艾滋病毒易导致 一些罕见的难以控制的感染, 大部分公众也知道感染性疾病 是艾滋病人的主要死因。 但其实艾滋病毒也是 非常喜欢侵犯神经系统, 尤其是脑细胞。 在一部分感染了艾滋病毒的患者, 甚至首先侵犯的就是神经系统, 当损伤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痴呆。 而值得担忧的是临床上相当 一部分艾滋病和梅毒共病, 这更增加了痴呆的风险。 在主要以性传播为主的疾病中 艾滋病和梅毒是最易导致痴呆的。 因此广泛宣传此类疾病的危害, 尤其在大学普及预防此类疾病的 相关知识势在必行、任重而道远! 在知道该类疾病危害的同时, 公众也不要太过于紧张, 尤其是艾滋病的预防其实比预防感冒还简单, 只要你树立正确的性爱观,洁身自爱, 此类痴呆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问:要怎么对痴呆患者护理和生活照料呢? 杨志秀: 现实生活中, 痴呆患者的治疗不仅涉及到患者本人, 更多的还涉及痴呆的照料者。 因为痴呆患者医院接受治疗外, 更多的是由家人照料及护理。 初步估算,仅仅老年性痴呆 目前我国有~万, 每年平均还有30万新发病患者加入到此行列, 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一、家庭层面 痴呆的家庭护理和照料的方式, 完全取决于痴呆患者的严重程度。 早期痴呆的患者, 因其还残留有一些正常的认知功能, 应多进行智能训练。 因为痴呆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 非药物疗法也很重要。 建议有条件的家庭如可 在家中多进行智力训练, 或陪老人做搭积木训练, 让老人每天做读报训练, 朗读训练, 甚至做一些简单的数字运算训练等等。 而对中、后期的痴呆患者而言, 最重要的是防止意外的发生, 同时要避免患者单独外出, 以防患者走失。 该期的患者不仅认知功能越来越差, 有的还会合并精神行为异常, 甚至会有攻击行为伤害家人。 需要强调的是, 有时候家人没必要过度 纠正患者的一些异常行为。 对一些思维和行为幼稚的痴呆患者, 只要对患者和家人无危害, 可以让患者任性一点。 比如有一位痴呆患者总是 忘不了十几年前领孙女的情形, 除了每天呼唤孙女的名字, 还会任性地把玩具娃娃 当作当年的小孙女背着不离身。 对于类似的行为家人不必过于纠正, 这样还会增加患者愉快的心理体验。 总之面对痴呆患者, 家人除了对其进行康复训练、 生活照料外, 还应该有一颗宽容、豁达的心。 另外要强调的是对于原本独居的痴呆老人而言, 应尽量给予其固定又安全的居住环境, 不要频繁更换居所, 以避免让患者产生紧张不安情绪, 同时也要避免其继续处于独居状态。 但不论如何, 在痴呆患者的家庭护理和生活照料中, 有一个矛盾是很难回避的: 照料者的心理状态。 对大部分家庭来说完全由 自己来护理照料一个痴呆患者是较为困难的, 尤其是晚期的痴呆患者。 相当多的照料者还会合并抑郁、焦虑情绪, 严重影响自己正常的家庭生活。 加之目前的家庭结构, 一个家庭同时照料4位 或4位以上的老年人是很困难的。 而到年预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 将达到总人口的25%, 到那时仅仅是老年性痴呆的患者将有 万人以上(不包括其他亚型痴呆), 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日趋凸现。 二、社会层面 我国大多数痴呆患者是在家接受照料, 而欧美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 有了痴呆特殊护理病房。 不仅可以对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和其他服务, 更有利于减轻照料者的负担, 尤其可以缓解其心理压力。 也呼吁国家的和社会力量的支持系统的建立, 如可以参考国外的经验, 以养老院和护理院的综合形式的模式, 逐渐健全这些机构的软硬件, 为照料困难的痴呆患者的家庭提供有力帮助。 问:若发现家人有记忆或其他认知方面的问题,可不可以先简单自我测试一下? 杨志秀: 可先简单自我测试一下: 1.是否能记住当前的年份、月份、日期? 2.能否管理自己或家庭的财务? 3.基本的日常生活的能力是否下降? 4.对家中电器的使用有困难吗? 5.能否记住最近承诺别人的事情?(如和朋友的约会等) 6.是否会总是重复同一句话?或短时间内重复同一个问题? 7.是否会经常否认近期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 8.是否有睡眠节律紊乱?(夜间不睡,甚至半夜起床做家务,或找东西,白天却总是处于睡眠状态) 9.是否变得越来越淡漠?(不与家人说话,不愿外出,活动越来越少) 10.是否有迷路、走失现象发生? 11.是否经常把家中物品放错地方?(如把鞋放到冰箱内,把电饭煲的内锅放到煤气灶上烧煮……) 如果您的亲人对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回答是肯定的,建议您尽快带其到神经内科记忆障碍门诊就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做科普知识宣传,不作为患者病情诊断依据,患者详细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需医院进行就诊和检查后,医生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往期回顾(仅显示近10期内容,中医白癜风医院在哪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