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梦,掩袖一笑弹指间 老年人性格特点 日本心理学家长岛认为老年人的个性具有自我中心性(表现得任性顽固,并且顽固程度越来越深)、猜疑性(由于感觉能力的衰退而产生的胡乱猜测、嫉妒、乖僻)、保守性(讨厌新奇的东西、偏爱旧日的习惯和想法)、疑病(过分关心自己的身体)、牢骚(总喜欢回忆往日的生活,不能把握现状)。 而美国心理学家纽加坦则认为老年人相同的特性只有一个,即内向性,因为老年人更无所顾忌,越到老了越喜欢活得像自己,同时觉得交往太累等,还不如自闭起来,而这种内向性有时是很不好的。 我国学者综合了一些研究报告,提出我国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具有下面的一些性格变化倾向。 (一)适应性减退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对于先前形成的观念、习惯、作风有保守倾向。他们一方面保持优良的传统、习惯、作风,另一方面,他们也容易为陈腐的框框束缚。老人们十分维护自己所认定的看法,有时甚至表现得固执和顽强。老年人的适应性减退还表现在对于新环境的抵触上。比如,老年人往往宁可生活在拥挤的老房子,也不愿搬到生活条件相对更好的新居。因为新的生活环境意味着改变,意味着已有朋友圈子的丧失,这对于老年人来说需要太多精力来适应新环境中带来的诸多应激,因此老年人往往更倾向于保持现状、不愿改变。 (二)爱回忆往事 老人对于故乡、老朋友或其他某种友好的感情比年轻人要深厚,他们的忍耐性也比较高。老人们喜欢怀旧,回忆美好的往事,把它们当做珍贵的精神财富仔细保存。有的时候,他们会把过去的事情过于美化了,对着小辈们夸耀当年,一遍一遍讲述当年的经历。有趣的是,许多老年人常常记不清一周前发生的事情,而对于五六十年前的一次偶遇、一次聚会、和朋友间发生的一件小事却记得清清楚楚,宛如历历在目。 (三)活动性减退 老年人一般办事稳重,对于没有把握的事情则不动声色。他们做事很讲原则,很有耐性,考虑事情周密详尽、有条不紊。老人的经验多、步子稳,他们办事用心专、有节奏。 老年人思维比较迟钝,反应不太灵活,但是经验丰富,因而往往判断比年轻人准确。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老年人动作变得不那么灵活了,思索起来也比较慢,但老年人也有自己的长处,就是经验丰富,判断常常比较正确。 (四)焦虑多疑 老年人多忧,常常表现得顾虑重重,他们求稳怕乱,不愿出纰漏,他们担心别人,操心的事情多。老年人多疑,这是因为他们的身体在逐渐衰弱,心里总有一种恐惧感,担心世界在离他们而远去。由于听力衰退,他们常常只能看见别人在讲话,而听不清在讲些什么,因此着急进而产生疑心。老年人虽然人生经验丰富,考虑问题全面,但容易因此造成左右瞻顾,不敢一往直前,焦虑而又多疑。 (五)强烈的孤独感 我们经常会发现,老年人有时沉默不语,但有时候又喋喋不休。其实,老年人的沉默是有对象的,对于陌生人往往话很少,他们安于现状,不太愿意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而当遇到老朋友、趣味相投的人时,老人又会滔滔不绝地谈个没完。人到老年,特别怕嘈杂、怕吵闹、怕纠纷,喜欢安静、乐于休息。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还特别怕孤独寂寞,因此,有些老年人只要是力所能及,可以事无巨细,样样躬亲,常常忙得汗流浃背,想以此来驱散孤独与寂寞。 (六)追求安全和舒心 有些子女会抱怨老年人整天就知道穿那几件旧衣服,一点都不讲究,生活习惯还是十几年前的那一套,子女为其购买的新型家电也不知道使用。这些在子女看起来不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习惯实际上是由于老年人适应性的减退、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下降,也是对于安全归属的需要。生活习惯上的改变固然会带来一些便捷和舒适,但前提是能够适应改变和积极应对改变,而老年人更习惯于沿着自己熟悉了几十年的生活轨迹活动,这样对他们来说是可以掌控的、是安全的。只有在这个安全、可掌控的前提下,老年人的生活才可能是舒心的,才可能进一步是舒适的。 正如上文所言,许多老年人喜欢因循守旧,按照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习惯安排自己的起居,这既是一种习惯成自然,也是一种用保持内心平衡、不被外界干扰的自我保护机制。这样固然会使老年人觉得安全、生活有掌控感,但无形中拒绝了改变和对于新鲜事物的接触。虽然改变一个人几十年的思维方式或者生活习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并且改变的初期很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不适应的感受,但是适当的改变有时候会带来不一样的全新体验和生活格局,这样的体验不一定就是坏的,正相反,适当地接触新鲜事物可以帮助老年朋友保持一个年轻健康的心态,所以不妨试着做一个“潮老人”。 身边的故事:你也可以做一个“潮老人” 最近吴奶奶“火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吴奶奶的“微博粉丝”已经突破了五百人大关,吴奶奶正式成为了一名“微博达人”。在许多老年朋友可能还不知道“微博”究竟是什么的时候,吴奶奶确实成了大家口中的“潮老人”。 原来,吴奶奶的儿媳妇是一名生物学工作者。一次偶然的机会,昊奶奶发现儿媳妇平时进行自然观察时用于记录植物形态和动物习性的自然笔记非常有趣,于是跟着儿媳妇学习起了绘制自然笔记的要领,同时开始了自己的自然观察之路。时间一长,吴奶奶也成了小半个“博物学家”,平时会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生物观察、绘制自然笔记,并时不时在植物园担任自然导赏员的工作。在家里小辈的指导下,吴奶奶申请了一个微博账号,在网上发布自己拍摄的植物照片、绘制的自然笔记以及做志愿者的心得,当网友们发现这位用自己力量传播自然知识的志愿者竟然是位年过七旬的老奶奶时,都觉得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喜欢吴奶奶的分享,称赞吴奶奶为走在时代潮流前端的“潮老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