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杰哥讲坛用通俗语言讲解中医理论让中医贴近生活今天杰哥讲的这个方子,是“中医十大名方”之一的“归脾汤”,也是一张非常常用的滋补方。 归脾汤由南宋名医严用和所创,最早叫肾气丸,记载于《济生方》一书中。医院院长薛立斋,在原方的基础上增加了,远志,当归,使原来以健脾补肾为主,调整为了健脾、益气养血、养心安神的一个方子。 归脾汤为什么叫归脾,而不是补脾、健脾、养心之类。归脾的意思,就是让离经之血回归脾的本脏。脾在中医有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说法。 心生血、肝藏血、脾统血。五脏之血,都有赖于脾的统摄。脾脏得运,气血得生。因此得名“归脾”二字。 《归脾汤》全方:党参15克、黄芪15克、炒白术15克、茯神15克、酸枣仁9克、远志9克、木香6克、桂圆肉9克、当归9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一剂。 方中人参、白术、茯神、甘草、黄芪,可以看成是一个加强版的四君子汤,只是把茯苓换成茯神。 茯苓和茯神功效非常相似。茯神多了点宁心安神的作用,可以让躁动的心安静下来,在这一点上是茯苓所不及的。 黄芪、黄芪补气,兼能升气,提升脾胃清气直达胸腔,以资生血之源。当归,生血养血,所谓“气血同源”,“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更加入,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养心安神,使整个方子更加健脾、益气养血、养心安神,方面更加显著。 最后一味药就是木香,木香能顺气,当你补了那么多气血下去,会造成拥堵,胸闷腹胀,用木香,把气理一理,顺一顺,达到补而不滞的效果。 归脾汤可以治10余种病。 第一:失眠 当然不是所有失眠都是心脾两虚的。心脾两虚的失眠,多是多愁善感,胡思乱想的人,而且还爱做梦,反正乱七八糟的都有。 我们讲,怨人伤脾,恨人伤心,怨恨是一种负面情绪。耗伤心血,心神不宁的,容易醒。 还有一些年轻人脑力劳动者,用脑过度,心血不足,容易忘事情,用归脾汤也正合适。 第二:神经衰弱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亏虚,气血生化就会无源,心神也会失养。 归脾汤有大量补气血,健脾胃,宁心安神的药可治疗多种神经衰弱症。 第三: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累了,就跳不起来了。压力太大,这都是长期透支身体导致的。就好比发动机长期超负荷运行,是很容易退化的。 《伤寒论》上讲,脉结代,心动悸。说明心慌得很厉害。心主血脉,所以就出现了脉结代。 所谓结脉就是脉很缓,主气血衰弱。相比结脉,代脉是比较严重的脉,说明脏气衰微,其即危重。现在伤寒派的普遍认为炙甘草汤。但是用归脾汤也是可以的。 第四:低血糖 心脾两虚是导致低血糖的罪魁祸首,脸色苍白,面无血色,是心血虚。心慌心悸、出虚汗、是心气不足。脾虚则中气不足、四肢乏力,因为脾主肌肉,脾主四肢,脾统血。 第五:脾虚腹泻 吃什么拉什么,完谷不化,大便时溏时泄,脸色萎黄,无血色。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水谷精微都有赖于脾的运化升清。 当然说到这里有人会抬杠了,西医说,血液生成是骨髓干细胞。如果你不吃不喝我看你的干细胞从哪里来。 第六:白发 “发为血之余”,血液亏虚,头发哪里能得到营养。如果说肾阴是水,那么血液就好比营养肥料,两者缺一不可。 第七:各种出血症 中医认为脾统血,统有统摄、控制、管控之意。比如鼻子出血、牙龈出血、便血、衄血、皮肤下出血,月经淋漓不尽,都是脾不统血的原故。 第八:四肢麻木 气虚则麻,血虚则木。气血充足手麻脚麻自然就解除了。 第九:更年期综合症 烦躁易怒、情绪紧张、心神不宁、焦虑多疑,头晕、心悸是更年期常见的病症。归脾汤,健脾补血,养心安神,非常适合。 第十:慢性疲劳综合证 慢性疲劳综合证,简单的说,心脾两虚。心虚了,心气心血就会不足,心的一系列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脾虚了,运化能力就会不足,气血无从生化。 第十一:头晕耳鸣 如果总是头晕、耳鸣、眼花,劳累后加重,这是气血亏虚,头目失养的表现。归脾汤,可以把你亏虚的气血补回来。十二:月经不调无论,月经推迟、提前、闭经、崩漏,都和气血有关,女人以血为本。总归一句话,归脾汤,是一种非常益气补血,养心安神的方子。 虽说气血双补,但总体来说还是偏于补血,只要是血虚引起的一系列病症,都可以使用。 这个方子,目前有有中成药,叫归脾丸,和人参归脾丸两种,气虚严重可以选择人参方。 如果气阴两虚可以自己加点西洋参9克,心阳不足心脉振,可以加红参9克,当然中成药没有那么多让你选择,可以自己搭配。 温馨提醒:本号意在弘扬中医文化,文中提到的中医药知识,仅供学习交流,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乱用。《杰哥讲坛》 湿气重,身体乏力、四肢沉重、头晕头胀、睡不醒 三味药的降糖方,降血糖、改善消渴病症 一张方子,打通“督脉”治颈椎、腰椎、椎管狭窄…补五脏元气,提高,“免疫力”最好的方子…经典为基,临床为本 医路漫漫,初心不忘 坚持虽难,诸君为伴 -END- 陈志杰创作不易,给杰哥加个鸡腿吧!
|